“考四級的時候,坐我前面那個是高手,早就認識的。我考前塞200塊錢給他,承諾事后再給他300塊,這才險之又險的過了,”周正宇分別回答兩個問題,“至于考托福嘛,是我爸的主意。他說英國的文憑不如美國的好使,非要讓我去美國留學,還請了個老外給我當老師練口語。”
閑聊之間,幾人已經來到答辯教室外面,班上其他同學紛紛過來敘舊。
宋維揚自然是大家攀談的焦點,還有人在實習單位干得不自在,想要進宋維揚旗下的公司。
大概快到中午的時候,終于輪到宋維揚答辯。
上頭坐著一位教授、兩位副教授和一個講師,宋維揚鞠躬敬禮,微笑道:“各位老師,上午好!我是社會學1班的宋維揚,學號XXXXXX,我的論文題目是《中國村鎮經濟形勢與糧食危機之關系研究》。在此,我首先要對孫教授說聲抱歉,你給的論文選題我都沒選,自作主張的換成其他方向。同時,我還要向在座的四位老師表示敬意和謝意,感謝老師們這四年來孜孜不倦的教誨,以及感謝老師們今天不辭辛勞的參加我的論文答辯。”
孫教授笑問:“你這篇論文,我今天還是第一次讀到,為什么不提前拿給我看看?好歹我也是你的論文指導老師。”
宋維揚說:“我在農村待了將近三個月,走訪了我國東部、中部和西南部的三個省份,共計9個鄉鎮、41個村落。剛開始,我的論文方向是探究中國村鎮經濟市場與增大內需的關系,很快又改為探究三農問題。但這些課題太大了,問題太多了,不是我一個學生能夠討論研究的。于是,我又把方向轉為糧食問題,多方收集資料數據,一直拖到前幾天才把論文完成,沒來及給指導老師過目。”
孫教授說:“開始吧。”
宋維揚道:
“首先我向各位老師介紹一下本畢業論文的主要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近年來我國村鎮經濟市場的崩潰。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村鎮經濟發展迅速,村辦企業和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創立,特別是鄉鎮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自從1987年以來,村鎮經濟每況愈下,農村、農民、農業的問題日漸凸顯……農民手里是沒錢的,他們的錢已經被三提五統和附加攤派給榨干了,再算上種子、農藥、化肥、灌溉等成本,農民種植主糧已經屬于實質性虧損的經濟行為。”
“這就引出本論文的第二個內容,即糧食危機。我這次主要調查的是長江流域的產量大省,耕地拋荒情況已經越來越嚴重。由于這些地區靠近長江水道,信息資訊和思想觀念都相對開放,在種糧實質上虧損的情況下,許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
“交通越發達的農村,這種情況越嚴重。比如xx省的xx村,全村青壯年共計1106人,其中大約400人在沿海省份打工,他們只需打工4到6個月,就能買回一整年的糧食,而且還能承擔公糧提留。丈夫外出打工的,家里的土地基本是妻子在耕種,如果兩口子一起打工,那么土地就只能拋荒,或者借給親朋好友耕種,這個村的耕地拋荒面積約為0.6%。從數據上說,似乎并無大問題,但它的趨勢很可怕。因為僅僅三年前,這個村的耕地拋荒面積還只是0!”
“我們再看更靠近沿海地區的xx村,這個村的青壯年共計967人,其中大約500人都選擇外出打工,耕地拋荒面積達到了1.4%。村里以老人、婦女、兒童居多,當地戲稱為‘三八六一九九部隊’,絕大多數的青壯年男性都離開了。主要原因有兩點,這個村的干部是村霸,攤派費很高,這個村的土地不肥沃,產出較低。農民在趨利避害的意識指使下,非常輕松的就能做出選擇,而這樣的選擇是滾雪球式發展的。三年前,這個村外出打工的不足200人。先行者在城里站穩腳跟,又賺到了錢,很快就有更多村民加入其中。”
“我們不妨做出推測,再過兩年,如果中央不取消農業稅,不減輕農民的負擔。還有多少農民愿意種地?出去打半年工,就能賺到更多錢,買到更多糧,為什么還要守在土地里刨食?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去打工,甚至是婦女也跟著出去,農村就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
“農村耕地的拋荒面積,不會一點點增加,更是呈幾何倍增長。如果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太多,留在農村的那些種不過來,拋荒面積將一下子達到紅線。緊鄰長三角的xx省,雖然政府公布的耕地拋荒面積不足1%,但據我獲取的實地調查資料,拋荒面積很可能已經接近2%,甚至是更多……”
四位老師面面相覷,這個課題內容很大啊,都足夠作為研究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