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紀彬的到來,讓圣人小會討論更加激烈。
紀彬還是頭一次參加宮里的小會,上次雖然去過宮中開朝會,但小會還是頭一次。
昨日紀彬剛到,就被皇宮內侍請到別宮居住,紀彬引娘自然同被接去。現在的兩人身份可不同。整個汴京都是想見他們的人。
兩人的名字幾乎天天都要出現在眾人的嘴里。不提他們兩個,總覺得今天差點什么。
現在汴京門戶里,哪個不知道他們的極速船,蒸汽船,那家沒有引娘的珠繡貝繡
看看人家,原本只是偏遠地方的普通百姓,如今卻大有名氣。先皇都夸的,能有錯嗎
第二日一早,紀彬被請到皇宮,引娘則是被皇后請過去說話,看樣子早就安排好了。至于同行的汴京本地官員們,自然是回家,原本以為讓他們去船務司是下放,可現在呢這還叫下放明明是給了頂好的機會。
同行的傳教士跟僧人自然也各有去處。
不過他們走之前,特意找紀彬打了招呼,明顯因為紀彬的船只,給他們帶來極大震撼,現在看向紀彬滿滿都是尊敬。
可紀彬此時卻差點打哈欠,因為小會上爭執的內容,他早就知道了。圣人寫信的時候都說過,這些人吵得實在厲害,讓人頭疼。確實挺頭疼的。
贊同出海的官員,跟不贊同出海的官員,吵了一陣后,同時看向場面上沉默的三人。
圣人,謝閣老,還有紀彬,全都是一言不發。
圣人謝閣老,他們都已經習慣了,紀彬怎么也不說話
贊同出海的官員率先開口∶"紀先生,您覺得是,應不應該出海"
紀彬突然被點名,開口道∶"應該。"他肯定是這個回答,否則到汴京做什么。
不就是這邊吵得太厲害,需要一個外力。
反對出海的官員看向紀彬的時候表情復雜。
一方面他們反對出海,因為這是本朝先祖的命令,而且出海事情太多,容易招惹海外番邦,邊民非常難管理。
所以紀彬弄出來蒸汽船,讓出海又被提起,讓他們很不爽。
但另一方面又知道,蒸汽船卻是好東西,最近夢華號就在汴京,他們也都試過。那船真氣派,簡直是無敵的存在。
可真的出海了,豈不是增加了治理百姓的難度
這個想法在古代很多王朝都存在。
那就是百姓們越笨,越好管理,越好糊弄,最好目不識丁,不要懂太多知識。
就跟興華府當初那些鹽工們一樣,他們就很好糊弄,因為他們從小就在鹽場長大,從小就不知道反抗。
反而是柳家小公子柳衛宏是明白的,因為他有知識有文化,知道這樣的亂象是不對的,所以想著反抗。
大多數統治者,希望百姓們都是前者,都是愚民,隨隨便便就能糊弄過去,也好管理。
但開放海禁,勢必會開闊更多人的眼界,于是百姓們就不好管理了,因為他們不再愚昧,不再坐井觀天。
可一旦如此,百姓們想法多了,就會生亂,多出幾個柳衛宏,估計興華府不等朝廷收拾,自己就想反了。
對百姓們來說,自然是好事,對上面的人來講,未必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