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
可好望角在很多人嘴里還有另一個名字,鬼門關。
這個地方位處非洲的較南端,因為特殊的海峽,特殊的位置,讓此地風暴很多,特別是在每年的六七月份,折進去的船只不知道多少。
這些話紀彬并未對引娘說過,也是怕她擔心。
紀彬整理航行路線的時候,大致劃分出范圍,而且因為南軍國對海上很多地方不怎么了解。紀彬甚至可以起一些他熟悉的名字。
反正他這么念,大家也會跟著念,就當省事了。
紀彬這次的航行路線,便是從海太城出發,進入深海南海,從南海往西行,過馬六甲海峽。值得一說的是,馬六甲海峽附近的島嶼便是他那個時空的新加坡,這個時空上面自然也有人居住,有從南軍國移民過去的,還有本地人,聽說貿易也很頻繁。
這點是柳衛宏告知的。紀彬把這些都記了下來。
從馬六甲海峽再往西,就要經過寬廣的印度洋,印度洋再往西,就能靠近東非的海岸線。沿著東非海岸線繼續往西行,經過好望角,然后就到了西非。
這段路前面更多是枯燥,后面則為兇險,好望角叫鬼門關,也叫風暴之角,聽名字就知道不好惹。
較為平靜的日子里,這里的海浪都有兩米多高,遇上大風天,直接能到六米,更高的能竄到十八米。
這種高度足以將小船淹沒,所以海難頻發。
可是想要往西走,這一段又是必經之路。
過了好望角之后,以為可以松口氣,可是西非海面上海盜格外多。誰讓是商船必經之路,在這附近打劫,運氣好就能發家。
最后沿著東非海岸往北行,基本就到直布羅陀海峽,說這個名字可能不熟悉,這里海峽就在現代摩洛哥跟西班牙中間,從這中間的海峽往東行不遠,就到此次航行的目的地,地中海。
地中海的位置太特殊了。
在拉丁文中的意思,就是陸地之間的海。
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周圍幾乎全都被陸地包圍,也因為這樣的特殊,才能孕育出燦爛的文明。
可這里的戰爭頻發跟貿易的繁榮,同樣可以預見。沒辦法,位置太重要了。而且地方就這么大,總要發生戰爭。
這就是紀彬他們此行的目的地。
之前柳衛宏他們走得應該更遠,但具體的位置卻不知道,最后就是摸著海岸線才回過來的。這還是船上有略通天文的船工,這才能回來。
略通天文,就說明可以辨別方位,靠著夜晚的星星來找到回家的路。這在航海上同樣至關重要。
這次這位略通天文的船工同樣也在,圣人還從司天監派出來三個人,幫著紀彬在夜晚辨別方位。
而這次航行路線,其實是紀彬根據現有的信息整理出來。像他這么系統地劃分航線路線的,這個世界上還沒有。
結合手頭有的信息,加上上帝視角知道的一些東西,這才有了紀彬手頭這份路線。
如果讓柳衛宏,傳教士等人看了,估計會直接傻眼。
不夸張地說,航海上有一張地圖,就會省很多事,就會節省很多路途。
而紀彬這條線路,則是較為成熟完成的。
比如說馬六甲海峽吧。
要是頭一次出海,絲毫摸不到線路的人,他會想到可以抄近道走馬六甲嗎。說不定直接繞到澳大利亞去了。
這就是有地圖的好處。
沒地圖總會一頭霧水,最早的航海人,就是憑著心里一口氣,船走到哪是哪,全看運氣的。柳衛宏不就是這樣。
要說現代的話,其實有更方便的路線。
現在是走南海到馬六甲海峽,經過印度洋到非洲好望角,順著好望角西非沿岸到摩洛哥的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
這一趟的距離大概是四萬里,差不多地球一周一半的距離。
如果在紀彬那個時空,則是南海到馬六甲海峽,過了印度再過阿拉伯海,然后進入也門附近的亞丁灣,從這附近進入紅海,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
這一趟的話,距離只用兩萬七萬里,減少了一萬里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