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對比了一下位置,他們這一路上遇到不少無人小島,但怎么看都不是馬六甲海峽附近的島。
舵手看著,琢磨了會∶"紀先生,要不咱們今晚在這個島上補給,順便看看位置。這個島看起來十分巨大,應該有人住的。"
他們這邊說著,那一直不說話的古佛國僧人道∶"貧僧來過這個島,上面有南軍國前朝的人。"
紀彬既然是讓古佛國僧人,傳教士當向導,自然有他們的作用。此時遇到熟悉的地方,都說開口解釋。
這就是帶著他們的好處,這些資料珍貴無比,隨時都要記下來。
紀彬心里估算過這個古佛國僧人具體的家鄉位置,按照紀彬來看,估計就是他那個時空的古印度。
那個地方僧侶向來喜歡到東方宣揚佛法,如果是他們那邊到興華府,倒確實有水路可以走。
這會古佛國僧人開口提南軍國前朝的人,也就是在提醒,畢竟他們是當朝派來的,船上還有南軍國的旗幟。
前朝跟當朝人之間,說是有血海深仇也不為過。古佛國僧人倒是不錯,還考慮到安全問題。
不過這句話,也讓紀彬更加確定,這便是馬六甲海峽附近的海域了,那所謂的前朝遺民被趕出海外,在此扎根,不論是文化語言,應該都可以交流。
只是確實有血海深仇。
但現在過了百年,這仇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步了。
這個問題問出來,眾人自然一頭霧水。誰知道這個啊。
最后還是紀彬拍板∶"過去瞧瞧,這本就是文化交流,無論當初有什么仇怨,過了百年,總要消散,不能一直這么僵持下去。"
"而且咱們是為以后的船只開路,咱們的船只跑得快,可以去其他島嶼補給。但別的船只怕不行。"
既然是趟條路出來,有艱難就要上。
就算確實跟這島上的人有仇,能化解就化解,不能化解跟后面的船只說清楚,直接避開這里,可能會有危險。
話是這么說,但紀彬看來,不管再大的仇,生活還是要生活的。
若以后船只來往得多,看著滿船的好東西,他們能不心動原本風俗就跟南軍國相同,肯定會主動交易,到時候你來我往,什么仇都會煙消云散。
至于這個島上的人想要攔截他們商船當海盜
那紀彬可就笑了。
他的蒸汽船,他的大炮,這是吃素的
不行他就打出清理前朝遺民的口號,讓那些故意找茬的人見識一下,敢攔南軍國的船是什么下場。
聽著霸道了點。
可有時候這樣才能保護他們的臣民。
不過他們也不用直接說實話,紀彬讓人傳令下去,眾人都換上普通衣物。就當他們是走私的商船,想降低對方警惕再說。出門在外能不起沖突就不起沖突。這樣也方便了解對方情況。
有了紀彬的吩咐,眾人立刻行動,沒有一個拖拉的。
所以該停靠停靠,出事了再說。
航行六天終于要下地,不少人都很興奮。
不過畢竟剛看到島嶼,俗話說望山跑死馬,現在看到島嶼直接往前,也差不多這個道理因為島嶼特別大,所以距離那里是有一定距離的。好在船只快,這都不是問題。
等到他們眾人快要到岸,已經到了下午。船上的人都異常興奮。
畢竟是陸上國家的臣民,看到土地的感覺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