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東向西走,然后會遇到不少島嶼。
順著不知名島嶼到了第一站,各個連接的島嶼中穿過,就到了海峽,也就是剛才講的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平行向西方向,這一塊全是大海。
穿行這片大海,繼續往西走,在這期間,路程大約有一萬一千里。
也就是說,要在海上航行,一萬一千里,才會到另一個好補給的大島嶼。這期間基本沒有補給。
可以稍微想象一下。
從現在的馬六甲出發,往左,也就是往西邊走,走了三千里,突然遇到危險,你淡水也好,什么東西也好,全都用光了。
然后就有上下左右四個選擇。
如果你返航的話,回頭往右走,那還是走三千里,蒸汽船走五天,普通船走五十天。硬著頭皮繼續往左走,七千里,蒸汽船走大概十八天,普通船一百八十天。往上面走,也就是印度,五千里,蒸汽船十三天,普通船一百三十天。
最后一個選擇,往下面航行,也就往南走。
恭喜你,要到南極去找企鵝找冰川玩,蒸汽船至少走二十天,普通船就不提了,提了會哭。
這些數字說得可能不太準確,但方便理解橫穿大海是一件多么危險的事。
只要你出發了,你身在大海中間,大多數人都會有種無力感,有種身處其中,不知所措的感覺。縱橫幾萬里的大海,而你們駕駛著二十一米長的小船漂在上面。若是把這些等比例畫下來,這二十一米的小船根本不會出現在地圖上。
因為太渺小了,幾萬里跟二十一米的對比,比大象跟螞蟻的對比還要夸張數萬倍。
橫穿大海。
這四個字有多重,不言而喻。
但他們做了這個決定。還是那句話,與天斗其樂無窮
這樣大海被人征服了,那快樂無窮
橫跨一萬一千里的航行,立即出發
第一站補給點馬六甲海峽,到第二站補給點西非小島
只要這段路走完,那基本上就完成一半的路途,就可以完成與天斗其樂無窮這句話。后半段的路程也會很有意思
柳衛宏發現了,這次出海跟他那次出海簡直天壤之別,不管他們去哪,都在紀彬的計劃之內。無論去什么地方,只要想好了,紀先生都會拿出相應的計劃出來。而且他胸有溝壑,似乎比他這個出過海的人,都了解大海
紀彬聽到這話,其實有點不好意思。
他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說句不好聽的,以現代人中學生知道的地理知識,都比古代有名望得人知道的多一些。
因為他們那個時代,地球上大部分地方都已經被探索過,很多地理知識都在課本上。甚至太空的空間上都有自己人。
研究太空那句話怎么說來著,百年前我們埋怨祖先沒有航海,難道要百年后讓后代埋怨我們沒有征服太空
如今他有了征服大海的機會,必然要把握住。不然他腦子里那些地圖,不是浪費了
蒸汽船開往海洋深處,此行要行走一萬一千里,約莫航行三十天。相比之前的六天來說,多了數倍不止。
好在這船上的人,都是挑選出來最精銳最忠誠的人,上下一心,才能在大海中存活下來,并且留下他們此行一路測繪的地圖跟文字資料。
紀彬看著大海深處的魚群,這里的魚群之壯大,是他從未見過的。說魚群如山排列也不為過。
看著魚群的方向,應該會在五月左右到江浙一帶,那會也是捕撈魚群的好時間。
古代沒有大型捕撈船,這樣魚群如山排列的景象一年能看到三次,每次都能讓漁民們大豐收。看著成群的海魚過去,就像看到豐收一般,反正格外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