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衛宏說的理直氣壯,甚至朝紀彬眨眨眼,就差直說,我是不是按你的想法講的紀先生肯定也這么想
紀彬裝作沒看到,看向柴力跟墨敬儀。
那兩人也看著紀彬,這個決定確實很重要,他們接下來怎么走,就看這個了。
柴力直接道∶"我聽東家的,東家說去哪都行。"
他們人少的時候,柴力還是喊東家,反正大家也知道他以前是紀彬的護衛。墨敬儀挑眉∶"都到大海了,那就試試我也想看看咱們船只能跑多遠"不愧是墨家后人,勇氣可嘉。四十五的年紀了,跟柳衛宏一樣愛拼。
既然他們三個都這么說,紀彬笑∶"那我們就選第二種,橫跨印度洋"航行一萬一千里
開著蒸汽船從東非一直到非洲大陸
紀彬心里對這條線路,其實有些把握,之前他還擔心這個時空的島嶼大陸跟那個時空會不會一樣。
如果那樣的話,他腦子里的地圖就沒用了,可經過馬六甲海峽之后,心里約莫有數了。可能有些小的地形不同,就跟南軍國一樣,小的地方,名字可能不一樣,但大方向一致。
確定了這件事后,紀彬就更傾向第二種方法。橫渡印度洋
這也是要在海上做決定的原因之一。
這條線路已經被他那個時空很多人證實非常實用,就算到現代,這條航線依舊有用,因為這是人類已知,最為安全的航線。
之前提過的蘇伊士運河開鑿之后,路途節省了一萬多里,但這條運河也只能通行多少萬噸以下的船只。
更大的貨輪運輸還是要繞行,還是要走他現在走的這條線。
所以這條線路必須嘗試一遍,即使去的路上不試,從地中海那邊回來,他也要試試的。
按照紀彬的指示,再跟柳衛宏的舵手商議,他們一路向西,不要沿海岸線走。
紀彬心里有點譜,卻不能說出來,可在其他人眼中,這無疑是一次讓人膽戰心驚的嘗試。不按照海岸線走,一直往西,朝著茫茫大海深處行進。
這太冒險了,如果燃料用完,淡水用完,還是找不到陸地怎么辦這是絕對有可能的。
當初柳衛宏他們遭遇風暴之后,愣是在海上收集雨水,天天捕魚才勉強活下來。那時候就是飄在漫無邊際的海上,根本找不到能靠岸的點。
當時的情況有多兇險,柳衛宏跟他的人最清楚。
剩下的人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可是看看這大海,心里難免發楚。
按照柳衛宏他們之前的計劃,自然沿著海岸線一點點往前,因為風暴才把他們吹到大海中間,隨后飄蕩了好幾個月才靠岸。
但說實話,讓他們再走一次原來的路,他們真的找不到,回來的時候,硬生生繞了很遠,根本不知道哪是哪。
在大海上迷失方向是很正常的事,不迷失才奇怪。
所以最后畫出來的路線圖也不清晰,很難找到方向,人在大自然里實在太渺小了。
現在有個大致的輪廓在,也是因為紀彬自己補充的。
其實紀彬心里約莫知道柳衛宏他們到底去了哪。
長頸鹿。
這個特點太鮮明了。
肯定是非洲的產物,準確說是南非。紀彬計劃中的第二站,也可以說第二個補給點。
但馬六甲海峽距離西邊的非洲太遠了,以簡單的地形圖可以解釋一下。
地形圖這東西可以這么理解,一塊白紙上,以海太城出發的南海為支點,這個支點在白紙的最東邊,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