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巫代替風漪開口,宣布部落使者當著女陰百姓的面朝拜時,一群使者,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能被派來的使者,實力跟地位都必然是部落前列的,可事實上,她們大多披著獸皮,連穿麻衣的少見,頭上更無帽無簪,看得出頭發在來之前是洗過的,但看上去依然跟順滑搭不上邊,整體看上去,有些甚至還不如女陰的普通百姓。
畢竟這種代表國家臉面的日子,女陰國每一個人,就是借,都給自己借來了一套看得過去的衣服,才會出現在部落的人面前,這就導致了部落使者被襯托得無比寒磣。
這一點,部落使者也發現了,但她們也只能裝看不見。
“見過大王”
幾位使者躬身行了拜禮,這種拜禮看上去有些滑稽,臀部高高翹起,手背至地,頭貼手,看上去似乎很尊敬。
然而無論是女陰高層還是百姓,都不由勃然大怒。
見過而不是拜見,用的還是一般拜禮,拜下去還很快就起身了,竟沒等大王叫起,甚至都不是稽首而是頓首,這在女陰國的百姓看來,無疑是種冒犯。
要知道,在這之前,沒有部落敢這么拜見國君,他們甚至都不會用女陰正式場合最莊重的三叩九拜,而是直接五體投地,這個習慣,可是從女陰國打下國土后,一直延升至今的。
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當初蠻夷部落求饒前往大殿參拜國君時,因為害怕而手腳酸軟,于是當國君看向他時,他直接嚇得倒在了地上爬不起來,他生怕自己這種行為會引起國君的不滿,于是便說,這是部落中人臣服于人的最高規格禮儀,也就是所謂的五體投地。
這究竟是真是假暫且不說,但至少在女陰國的歷史中,從那之后,蠻夷部落見到國君,就都是行這種五體投地的拜禮,甚至他們內部,也不知何時沿用起了這種禮。
在以往,每次有孩童看到蠻夷部落如此做,覺得很迷惑時,她們身邊的大人都會一邊鄙夷嘲笑蠻夷的粗蠻,一邊驕傲的說出這個故事。
尤其是朝拜這種重要場合,之前蠻夷五體投地之后,甚至在國君主動叫起,他們都會推拒,像稽首那樣過一段時間之后才會起來。
可現在她們又是怎么做的
百姓尚且為此而憤怒,高層就更不用說了,只覺得她們遭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風漪對部落的人會選擇發難早有預料,卻沒想到她們會選擇這樣的場合,要知道,有個詞叫作騎虎難下,這種場合,為了顏面,女陰國的人也不可能會妥協。
短暫的喧鬧過后,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風漪,上下都在關注著她會如何行事,而部落的代表們,也面帶挑釁。
風漪略挑了下眉,臉上看不出絲毫慍色,輕飄飄道“擺駕,回宮。”
她完全忽視了部落使者的存在,直接邁步離開,這讓女陰高層都有些沒反應過來,不問責,不打殺,仿佛對方不存在一般,這固然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法,但仍讓人覺得失望。
畢竟,這很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