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年,還有人缺糧”
“怎么沒有今年死了好多人哩”
“大王仁慈”
在一個聰明人指出了事情盲點之后,其余人很快就加上了自己的腦補,越說越真實,仿佛那就是真相一樣。
然而事實上,在給蠻夷部落的糧食少了之后,今年女陰再怎么都是不可能缺糧的,甚至有些人家已經奢侈到拿糧食去釀酒了,而風漪在明明有了茅房茅坑之后還打算去建公共廁所,自然也不是因為百姓們想的原因,而純粹是為了井匽。
井匽,也就是古代的下水管道,并且很神奇的是,它與現代的下水管道構造竟然是相差無幾的,風漪從系統中得知了這個知識后都驚了,不得不感慨老祖宗的智慧。
但在沒有機器幫忙的前提下,井匽是無法量產的,所以只能設置成公共廁所的形式,以此減低工作量。
在如今,女陰用的茅房都是旱廁,就是就地挖個坑,滿了就把坑里的都挖出來,這種方式在這個時代嚴格來說,其實是比較合適的方法了,但風漪覺得,既然有更好用的,那就沒必要再用這種方式了。
風漪打算建公共廁所,便是出于這個目的,用井匽來集中建一個化糞池,化糞池是根據系統資料設置的三段化糞池,按照二比一比三的比例來設置的,這件事風漪直接就交給了二長老,論計算能力,她是女陰最好的,畢竟演算天機之類的,跟很考驗計算能力的。
過糞管選擇的也是彎管和斜插,以前低后高的方式保證水不回流,內部用能增加移速、滑速的巫咒固化,以此來保證不會堵塞,然后專門設計一個地方來方便巫為巫咒充電,然后在公廁另一處設置好水箱,每天固定時間打開,借著大水的沖擊力保持干凈。
比起真正的古代,這里畢竟是一個超凡世界,所以很多技術問題,自然也是能夠依靠巫術來解決的。
化糞池第一池是建在廁所下的,池內的東西發酵分解后形成三層依次形成皮、液、渣,初步發酵后流到第二層,到第三池時就可以直接拿去澆地了,不過風漪選擇在第三池外接了管道直接排出,流入專門的溝渠,這樣一來農民就可以直接從溝渠中取水澆地了,不必從家中來來回回那么麻煩,也能保證她們的行為不規范化導致某些地方留下惡臭。
畢竟這個時代可不講究什么文明衛生。
實際上,要不是自來水制作起來更需要技術支持,不像廁所那么簡單,風漪更想連自來水都在這個冬季一起搞定,只是由于技術原因,便只能忙活于前者了。
而冷巷,則是風漪仔細思量后,選擇的避暑方式。
要知道,女陰因為力量的原因,基本都是拿石頭造房子的,這固然讓房子更堅固,但一到夏天太陽一曬,哪怕太陽落山了家里都依然會熱得不行,每年都有許多人中暑、生痱子,風漪自然得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不讓來年還依舊為此苦惱。
冷巷便是風漪想出的方法。
冷巷,顧名思義,看名字便知道有什么作用了,這是被譽為嶺南傳統建筑精髓的東西,將房子相對而建,中間留出一條僅容納兩到三人并排通行的窄巷道,由于冷巷很少受到太陽直射,便讓冷巷具備了自然通風降溫的功能,也就是所謂的狹管效應。
除了這種方式以外,古人其實還有許多降溫的方式,譬如自雨亭,房屋靠水而建,用水車把水運到屋頂,以此來達到降溫的目的,同理,在房屋內,也有類似差不多遠離的扇車,算得上是古時候的風扇了;甚至連空調房,古代都是有了的,在地面挖一個直通地下洞道的洞,然后將這個小洞蓋住。
由于地下常年恒溫,打開蓋子后,夏天就會又涼氣上升,降低室溫,冬天則會讓室內溫暖,可謂是冬暖夏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