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漪從系統中查到這些資料時,都不由驚了,畢竟在大眾觀念里,古代科技不發達,各方面都是落后的,但風漪沒想到,古人對大自然的利用,誰看了都不得不說一聲絕。
可惜比起冷巷來說,后兩者顯然只有富貴人家才做得起,并不能向下推廣,所以風漪只打算將自己的寢宮和平常議事的宮殿用上這種空調房,別的還是用冷巷更為方便。
這也是為了更好的規劃女陰城的格局,因為除了王宮和接待外賓的地方,女陰城內的房子其實是頗為自由的,除了約定俗成的大道,很多人圈定都格外不客氣,也很少會有人專門請人設計,長成什么樣子的都有,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絲毫沒有規劃區概念,也不太防洪防澇,因此風漪仔細的規劃了格局。
當然,這參考的仍然不是現代的城鎮,仍然還是參考的古代的城鎮,畢竟現代都有下水管道,古代可沒有,所以該怎么排水,自然更多的也得參考古代。
因此,風漪設計女陰城四角有四組洼地,容水面積占整個城市土地面積的七分之一,這風漪依然是交給巫去測算的,畢竟她是個數學渣,根本不懂這些。
然后四個角也是城市最低的四個角,方便降雨落地時能夠匯入這四個角,要知道,南方多雨可不是說笑的,女陰并不是沒有洪澇的時候。
所以風漪設計城中心為最高點,到水池邊時坡度是最平緩的,坡度為現代學城市設計的最佳坡度,路則鋪上石磚,這樣方便滲水,更不容易引發洪澇。
這些事要做起來,所需要耗費的精力與勞力都是很大的,尤其是四個洼地,風漪是打算以后等鰕姑人過來,底下接入地下暗河或是手動挖出個通道,便于雙方通行,順便還能在其中釣魚養花,還有鰕姑那些小動物的。
雖然這還是沒影的事,但那不重要。
至于內部的城市規劃,風漪則設置了一個大的主干道為米字路口,將城市簡單的一分為四,并簡單的分為外城和內城,王宮右邊為糧倉,后為鐘樓,再之后則是咸巫山,蛇谷以及突然戰士訓練等地,王宮從布局來看,是被四面包圍的,處于中心,但實際上也不算城市中心,布局是比較靠后的。
風漪米字形分割,也不是以王宮做分割點,王宮只是作為了其中一條主干道的終點,方便高層上朝。
實際上,風漪一開始是打算以環形分割的,這樣更不容易堵,但仔細考慮過后,風漪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做法,畢竟如今女陰人也不多,本來就不堵。
城市西邊被風漪作為了商業區規劃,交易東西、菜市場之類的以后都放那邊,其中再詳細劃分賣吃的、穿的之類,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這種設計方法,太麻煩了,聚集在一起更方便些,反正小販依然能通過走街串巷來賣些小東西,也不影響什么,以往女陰住得遠的人也是需要專門騰出時間去集市的,也不算麻煩。
南邊則作為坊事,屠宰區、鐵匠鋪、磨坊之類的工坊都遷入這邊,作為上班區,也會有方便工人住的集體宿舍之類的地方,靠近王宮的位置則是規劃出一片貴族居住區,人員較少,房間建筑面積更大。
東邊北邊則為居民居住區。
當然,這只是大范圍的劃分,實際上每個區域其實都有住宅的,比如商業區,很多人都是前面的屋子拿來賣東西,后面就是自己居住的房子。
至于貴族區,那是必須得留出來的,倒不是非要把人分三六九等,她們不滿意也可以專門住別的地方,風漪專門規劃出來,是覺得這片區域可以建成占地比較大的宅子,以后賞賜人的時候,就能直接賜府邸了,最關鍵的,這房子不能用地契買,只能風漪送,住在里面自然而然就成了榮耀,相信很多人都會因此而奮斗的。
且如果之后犯了什么錯,風漪還能將人給貶謫出來,把房子給別人住。
而遠離鬧市、工坊的地方,則被風漪規劃成了學校、孤女院和養老院,方便人集中區照顧孤女和一些傷殘又無人奉養的老兵。
風漪的這些設想,無疑是一個極為龐大的工程,好在蠻夷部落慷慨解囊,女陰目前儲存的糧食完全足夠風漪干這些事,因此她自然不客氣,半點沒含糊的打算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