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提醒過你了”挨了揍別怪我。后面的話錢五沒好意思說,反正自己吃過虧長記性。
楊氏壽辰這日沒大辦,只在家里擺了兩桌好菜,叫上親朋好友一起吃了頓飯。
小劉氏特地給老太太蒸了壽糕和壽桃,壽糕是用糯米摻白面做的,里面撒了白糖,豆沙還有大棗,上面用紅紙貼了壽字,聞著香噴噴的,又好看又好吃。
劉小丫和紅紅還有幾個三四歲的小豆丁圍著鍋邊,等著分壽糕吃。
上次紅紅搶了小丫的發夾,這小妮子還記著呢,這回來看見紅紅再不敢顯擺,把奶奶給買的頭花趕緊藏了起來。
“孩兒們去一邊玩,我要掀鍋蓋了,別燙著你們。”
小豆丁們趕緊退到一邊,等小劉氏掀開鍋蓋,一股濃濃的甜香鋪面而來
“奶,吃糕糕。”劉氏最小的孫子才一歲多小名叫牛牛,剛會走路,抱著她的大腿饞的直流口水。
紅紅也跑過去抱住另一條腿“姥姥我也要吃糕糕”
“別著急,先給太奶奶端過去,大家一起吃。”
小劉氏端著壽糕進了屋子,屋內一共圍坐了兩桌,炕上是老太太和媳婦們,地上桌是劉家的男丁們。
壽糕剛擺好,小輩的男丁便跪地磕頭,給老太太祝壽,待男丁們磕完頭媳婦們也跪在炕上磕頭,最后輪到孩子們。
一群小豆丁學著大人的模樣跪地叩拜,嘴里還說著吉祥話。
“好好好,都快起來。”楊氏穿著劉翠花新做的衣裳,笑的滿面紅光,神采奕奕。
張秀才忍不住捋著胡子念起詩來“家和人興百福至,兒孫繞膝花滿堂,此乃大善之家也”
屋子里的人也聽不太懂,只覺得老秀才說的好聽,紛紛拊掌稱贊,一時間氣氛愈發熱烈起來。
劉翠花握著楊氏的手感嘆“多少年沒有過這樣場面了,還記得爹娘活著的時候,逢年過節家里就是這樣熱鬧”
那會還沒開始打仗,楊氏生了三兒一女,劉翠花生了三個兒子,加上姑姐家的幾個兒女,一共十多口子人。逢年過節的時候,一個屋子都坐不開,爺們坐在東屋吃飯,媳婦們帶著孩子坐在西屋,屋里充斥著孩童的歡笑聲。
一晃已經是三十年的光景。
楊氏嘆了口氣“你大哥要是活著該多好,他最喜熱鬧。”
“不提了,今天你大壽,咱們開開心心的”
孩子們饞壽糕饞的直哼唧,小劉氏把壽糕拿出去切開。一人一個小碗,捧在手里等著分糕糕。
壽糕用了糯米,吃多了積食不好消化,劉氏給每人只分了小兒拳頭大小。
輪到最小的孫子牛牛,小劉氏把孩子抱起來,端著碗坐在鍋臺邊喂著吃。
張氏見狀連忙放下筷子走過來“娘,你去吃吧,我看著他。”
“不用,你先吃飽了,我剛才墊吧了一口這會還不太餓呢。”
“哎。”張氏回到里屋,趕緊吃飽飯過來替婆婆。
待吃完壽宴,媳婦們便都領著孩子去西屋睡午覺了,楊氏和劉翠花坐在炕上聽爺們嘮閑嗑。大多講的是農家地里那點事,春天趕上種地的時節,誰家地里的苗長的好,免不了要夸一頓。
劉老漢以前種田可是好手,地里的活計干的漂亮,年年收成都比別人家多。如今有七八年沒碰過地里的活,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