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7年6月,在大宋和大金的朝堂分別通過了議和的內容之后,原本歷史上的嘉定議和,變成了現在泗州議和。
說實在的,金國內部的反對聲音還是很大的,只是,鐵木真統一蒙古之后,給金庭帶來的壓力更大。
兩線開戰的事,在大金的朝堂上不是沒有討論過,但宋軍擁有新式火器的事實,迫使金庭不得不放棄了這一想法。
由于屹石烈胡沙虎傷勢較重不便于遠行,便暫時被安排在臨安養傷,待其康復后再行送回。
解決了與大宋的戰事,金庭接下來便將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了北方,至于富察元怒,似乎被某些人遺漏了。
自始至終,大金的使者都沒提出看望的要求。
議和既然達成,張韻和畢再遇必須要撤離泗州了。但在臨走之時,張韻也沒有忘記坑金軍一把。
“墨有才,將所有城門都炸嘍!”張韻的將令讓一旁的畢再遇有些差異。
按理說,一直被譽為禮儀之邦的宋人,不應該做出這等之事,既然承諾了就要遵守諾言。
“老將軍,議和書上有沒有說必須完整的歸還,我沒有縱火已經是手下留情了!”張韻一臉人畜無害的笑著解釋。
畢再遇聞言,突然發現自己的思路有些跟不上了。張韻說得沒錯,議和書上并沒有說明要完整無缺。
抬眼望了望張韻,畢再遇突然想起許俊并未在此處,于是比在遇道:“六郎,許俊何在?”
“許俊?哦,差點忘了,我派他去臨安送奏折了...”語畢之后的張韻轉頭就走,深怕畢再遇問他要人。
“好你個小滑頭,居然坑到老夫頭上了,沒有五十壇仙人醉,老夫要找官家評理去!”
“十五壇!”
“二十壇,少一...”
“成交!”還未等畢再遇把話說完,張韻爽快的答應了。
畢再遇有些愕然,怎么感覺自己又上當?
大軍行至盱眙,趙擴的圣旨便到了。
畢再遇被任命為鎮江都統制兼權山東、京東招撫司事,驍衛大將軍,將去揚州駐防,而張韻則被詔令返回臨安受封。
至于受封的內容,圣旨上沒有提及,這多少讓他心里沒底。
“六郎無慮!官家未封賞,并不是不封賞,而是官家還沒有想到如何封賞。”看到張韻有些沉默寡言,畢再遇開口勸解。
此番北伐,乃是皇室南渡后最大規模的戰爭,雖然到最后未能收復一寸土地。可張韻的橫空出世,已經迫使金庭做出了重大讓步。
別的不說,就取消叔侄關系這一點,趙擴就必然會重重封賞。
人都是好面子的,堂堂大宋的皇帝反而要成為大金皇帝的子侄,說起來讓趙家的顏面往哪里擱。
張韻在議和時展示出來的強勢,恰如其分的那捏住了金庭的弱點,迫使大金不得不接受議和條件。
就張韻這種對時局的洞察能力,畢再遇相信,整個大宋怕是沒有人能出其左右。
因此,趙擴的不封賞,反而加重了張韻在趙擴心中的分量。
“謝老將軍吉言!”被畢再遇這么一勸,張韻似乎也想通了。
到目前為止,張韻也只是見了趙擴兩次。他的許多想法,基本都是靠著韓侂胄在中間轉達。
進過此番北伐,張韻的名聲大振。不說傳遍整個大宋,最起碼臨安附近的百姓,必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趙擴沒有急于封賞,恰恰說明了他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封賞。
這次返回臨安,再次面圣的時候可能就是二人暢談的機會。
兩日后,還在路上的張韻接到了皇城司傳來的趙擴的口語,其結果和他所預料的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