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卿都認為皇長子祚可立為皇太子”王妡問。
依舊是贊成的贊成,反對的反對。
皇后這一派的對羅仁提出的立皇太子其實有點兒措手不及,這么火急火燎地請立皇太子,難道他們徹底放棄皇帝了,認為皇帝會早死不成
呀,大不敬,大不敬。
就是不知道皇帝知道了此事會是什么反應,是微笑同意,還是勃然大怒呢
“說起來,我倒是許多年未見過那孩子了,”王妡說“不知那孩子如今長成何等模樣。”
她話音剛落,殿外就有皇城司快行到了門前,對護衛的禁軍耳語了幾句,隨后那名禁軍進殿來傳話,一路傳到金殿之上,貢年躬腰在王妡身畔說道“殿下,太后帶著皇長子返京,車駕已在宣德門前停下。”
王妡將目光投向一直端正站著不言不動的吳慎,笑了。
“準備得倒是挺充分。”王妡對貢年說“宣他們進殿吧。”
貢年應喏,輕巧下了御階前去傳令。
王妡對殿下百官說道“正好,才在此議論該不該立皇子,立不立皇長子,太后就帶著皇長子回京了,如今人都在宮門外。這可真是太巧了。”點了吳慎“吳卿,你說是吧。”
吳慎道“皇后說巧,那便是巧。”
“大理寺。”王妡喚。
“臣在。”大理寺判事趙皓出列。
“太后通敵叛國一事,已經一年多了,你們還沒有結案,就是這么為朝廷辦事的”王妡質問。
趙皓立刻跪下,其余大理寺官員也盡皆跪了下來。
“回皇后,太后通敵叛國一案牽連甚廣,臣不敢負朝廷重托,只想將此查得徹徹底底、明明白白,為邊塞死去的英魂討一個公道。請皇后明鑒。”趙皓說完伏拜在地上。
話說得挺好聽,事情卻是辦得差。
不過,其中內情王妡知道。
那群把罪名按在太后身上的人又反悔了,眼見皇帝還是不行,就想著把太后保下來,再圖后事。
也或許,是太后手中有什么底牌,讓他們不得不保她。
身在東都的蕭珩與那些人也是一個人,嘴里喊著要殺了太后為母報仇,她都把他送去東都兩年了,太后不還活得好好的,還活回京城了。
嘴上說得漂亮,也只是嘴上說得漂亮了,這倒是他們蕭家男人的通病。
王妡一哂,任由大理寺官都跪在地上,靜靜看著乾元殿殿門,嘴角噙著一抹微笑的弧度。
一刻多鐘后,殿門出現了一高一矮的身影,守衛的禁軍舉起手中長槍,鏘一聲交叉,擋住了他們進殿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