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太師,您怎么來了”以蕭珉為首的一干人急急迎上前,將謝老太師請過去坐著。
“老朽聽聞許多人都來給唐家丫頭鳴冤,就過來看看。”謝老太師拒絕了其他來攙扶自己的手,就讓王妡扶著,坐下后就說了這么一句話。
眾人都愣了,“唐家丫頭”是誰
好半晌吳慎才反應過來沈老封君娘家姓唐,以老太師的年紀,叫沈老封君一聲“唐家丫頭”完全沒問題。
“老太師說得沒錯,這些老丈都是為給沈老封君鳴冤來的。”蕭珉被人提醒了一聲,對謝老太師說道。
謝老太師滿滿點頭“那丫頭是個好的,我知道。難為有這么多人記得她的好,人總是記好的。”
聽到老太師的話,立刻就有人響應高呼,說著沈老封君和沈夫人這些年做的善事,就差沒直接說官家朝廷不分黑白制造冤假錯案。
謝老太師聽完了百姓們的呼聲,就問吳慎“你們打算怎么辦”
“朝廷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惡人,也不會冤枉任何一個善人。”吳慎模棱兩可打太極。
謝老太師就笑著搖搖頭,虛點吳慎兩下“你呀,你呀,是一點兒也沒變。”
吳慎陪著笑。
“依我看,唐家丫頭和她那兒媳,沈家那些女眷們就先從臺獄里放出來,羈押在府中便可。”謝老太師直言。
“老太師,這這不妥吧”宰執們都很吃驚。
謝老太師叫身旁的人“王家閨女,你來說。告訴他們為什么要放了沈家的女眷。”
王家閨女
眾人視線都集中在幕籬女子身上,就見她把幕籬一摘,正是三司使王準的嫡長孫女兒、不久才被冊為太子妃的王妡。
王妡將幕籬交給一旁的侍女,對眾人說道“太祖元初十二年下元初律,有定諸應議、請、減,年若六十五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者,并不合拷訊。太宗景弘四年,太宗皇帝下詔,禁連坐、誅族。”她對謝老太師說“審刑院不分青紅皂白就把沈家女眷、族人、仆役關進臺獄,還判秋后問斬,我一直覺得很奇怪呢,就這樣御史臺都不彈劾審刑院,諫院也對其視而不見,審刑院果然不一般。”
謝老太師慢慢頷首,問吳慎“知道為什么要放人了嗎”
吳慎沉默,不著痕跡地瞅了王準一眼。
誰都知道要殺沈家全家的是官家,將謝老太師請出來,還把惡名扣到了審刑院的頭上,順帶給御史臺和諫院也潑了一盆臟水,王準這一招可是夠高明的。
“老太師。”蕭珉說道“自從老太師致仕,父皇就時時念叨著,對老太師甚為思念。擇日不如撞日,不如請老太師今日進宮與父皇說說話,孤在旁聽著,也能受益良多。”
他這是給謝老太師和吳慎各自臺階下,一個要放人,一個并沒有權力放人,那就去找那個始作俑者好好說道說道吧。
謝老太師致仕時蕭珉這個太子還年幼,他只記得太子不受寵不出彩,如今十幾年過去,倒是長成了嘛。
“那就去覲見官家吧,老朽這幾年身子越發不好,也許久沒有去給官家請安了。”謝老太師說。
“老太師,您是老壽星,父皇見了您定然高興。”蕭珉說著,然后親自攙扶起謝老太師,將他送到轎子里。
在進轎子前,謝老太師想起來什么,對圍著的老人百姓們道“諸位心是好的,就先散了吧,朝廷自有律令,誰也違背不得。”
得了老太師這句保證,圍著登聞檢院的百姓里這才有人大聲喊著“謝老太師都出馬了,定能為冤屈者伸冤,我們就先都散了吧,別給朝廷添亂了。若是五日后沈老封君還沒有從臺獄里出來,我們再來擊鼓鳴冤也不遲。”
太子、宰執們“”
登聞檢院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