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燁抵京的日子正是啟安城解封的第二日,憋久了的百姓紛紛走出了家門,中心御道接踵摩肩,廛市瓦子車水馬龍,要過年了,可不就滿城喜慶么。
南熏門外更是挨山塞海,百姓們成群笑著聊著鬧著,擔貨的小販穿梭其中大聲吆喝,好不熱鬧。
蕭燁一行因為趕著回京,輕裝簡行,侍衛只帶了區區衣擺,馬車也低調,如今被擠在城外進城艱難。
“老丈,這南熏門外為何如此多人”侍衛詢問一灰衣老者。
“你不知道哦,你是外地人吧。”老者說“今日沈將軍回京,皇后親自郊迎,這么,都來瞧瞧。”
侍衛知曉原因,道了聲謝,就回頭去告知蕭燁。
“皇后郊迎豈有此理”蕭燁憤怒,旋即又大感不解,“郊迎就郊迎,為何亂成這等模樣,成何體統。”
侍衛不答退下。
“父親,我們待會兒再進城罷。”坐后一輛馬車的蕭皎過來,同蕭燁說。
蕭燁不爽“我堂堂親王,還得給別人讓路不成。”
蕭皎勸道“可是現在幾乎寸步難行。”
蕭燁“讓侍衛開一條路便是。”說罷,他就吩咐下去。
蕭皎便也就不再說了,回了自己的馬車上。
這邊侍衛正要呵斥驅散擁擠的百姓為蕭燁開路,那頭,從城中傳來鼓鑼之聲,是禁軍在清場開路。
擁擠的百姓如潮水般分開,墊著腳一會兒看看城門處一會兒看看城外以北,翹首以盼。
禁軍列隊,任何人不得靠近南熏門。
蕭燁一行更加不能走了,除非從其他城門進。
可蕭燁倔勁兒犯了,就非要從南熏門進,他堂堂親王,憑什么不能走南熏門。
蕭皎聽侍衛來報,又去勸了幾句,蕭燁就像是吃了秤砣的王八一樣,怎么都勸不動,她滿心無奈。
為人子女她也不能說父親的不是,這一刻她十分想念吳桐,母親在的話,父親一定不會如此任性。
回來之前,她問母親會不會與父親和離,母親很詫異她會如此問,卻沉吟了片刻沒有給她答案,她回來的一路上都懸著一顆心。
蕭皎從小到大沒有感受到多少母愛,她眼里的親生母親蘇氏總是在處理王府庶務、關心一家之主以及幫扶娘家,對她沒有多少關心。蘇氏去了,多年后吳桐嫁進來,她受了外祖一家挑撥,對吳桐多有防備,而吳桐卻并不在意她的防備。
感情都是相互的,對方對你好,你非不識好歹,只會讓對方寒心。
幸好。
蕭皎慶幸自己明白是非不算晚。
吳桐對于蕭皎來說,與其說是母親,其實更像是君子之交。
在吳桐這里,蕭皎學到了許多的道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不是作為親王嫡女、長林縣主,而是作為蕭皎這個人,她有想為自己做的事情。
蕭皎真的很不想父母和離。
“父親。”蕭皎忍不住了,喚了聲犯倔的幼稚父親,道“您什么時候能夠真正頂天立地呢”
蕭燁一雙多情風流的眼驚愕瞪大,太過震驚一時都忘了追究女兒的“忤逆不孝”。
“您總是這樣,母親遲早會對您徹底失望的。”蕭皎嘆氣,“您不想失去妻子吧反正我不想失去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