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細想之下,不寒而栗,原來那晚大家的震撼,其實就是死了那么多人,原來自己沒有被埋葬,只是因為自己恰好不在唐山。
這其中任何一處,如果讓思維發散出去,都會渾身冰冷,都會感到生命的無常,甚至會延伸向一個哲學的方向。
不過好在,大多數人并沒這么多想法,大家慶幸著,打聽著,像是大災后的小鳥,悄悄地探出頭。
中央已經迅速實施國家級救災,而北京市也成立了救災指揮部,街道開始給大家開會,宣傳防震救災知識,還號召大家搭建地震棚。
于是一夜之間,所有的人都開始搶搭地震棚,在哪兒搭呢,就在院子里,大家用竹竿樹枝門板,還有涼席稻草席子,鐵絲繩子,反正能用來搭建的東西都用上了,四周圍掛上草席子,上面再安裝一個最簡單的木門,一個地震棚就搭好了。
從搭地震棚開始,鄰居們之間的團結好像出現了一層看不見的裂縫,大家心照不宣,但都在彼此尋覓爭搶著搭建的材料,同時不著痕跡地蠶食著院子里的空間,彼此試探著更多地往外擴張。
烏桃家三口人,哥哥是大小伙子了,在大雜院里,儼然是最為身強力壯的,無形中便擁有了一些話語權,所以烏桃家搭建了一個足足十二平的地震棚,而且搭得非常結實。
寧妙香會在吃飯時候,時不時抬起頭看一眼那地震棚,眼中是一種說不出的滿足和寬慰。
烏桃便意識到,那地震棚,不光是地震棚,還意味著自己這個小小家庭在大雜院的地位。
前些年,大雜院里年紀正好的哥哥姐姐都下鄉了,所以院子里年輕人是斷層的,哥哥這樣的,當初因為年紀小恰好沒下鄉,現在竟然成了院子里的中堅力量。
而這種中堅力量的地位也讓媽媽在大雜院中獲得了無形的地位,這是媽媽過去那些年從未獲得過的滿足。
地震棚搭建好了后,大家心里也稍微踏實一些了,仿佛有了這小小的地震棚,就能保護自己安全了,反正現在是夏天,大家沒事就待在地震棚里,晚上也在地震棚里睡覺。
白天時候,大家陸續開始上班去了,盡管提心吊膽,但好像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活。
不過一切到底和以前不太一樣了,人們心頭蒙著一層陰影,總是怕著,怕警報聲響起,怕原子彈來了,也怕地震,更怕水災,怕暴雨洪水。
烏桃的工作卻暫時沒法干了,說是鐵路公路都有斷裂,還有些貨車出了車禍,一些路段停運了,為了安全,暫時停止托運。
烏桃也就回家歇著,這時候青桐的半導體終于做好了,烏桃可以通過半導體聽廣播,她每天都要仔細地聽著唐山地震的消息,聽著哪里又出了余震。
聽著里面的消息,她便提心吊膽,害怕葉蘊年在唐山會出事。
她還去找了孟士萱,孟士萱家沒什么事,不過孟士萱爸爸媽媽都過去唐山了。
聽孟士萱的意思,黨中央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救援隊,人民解放軍第一時間趕赴唐山,冒著余震去救災了。
烏桃忍不住打聽情況,但孟士萱也得不到消息,那邊的信息都是中斷的,肯定沒法打電話,她也只能從廣播里聽聽消息。
孟士萱說起這個的時候,明顯是擔憂的,不過她又很快安慰自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咱們北京軍區派了幾位名將過去,那都是開國時候的老人家了,隨便一個出去都能獨擋一面,過去后,各方面肯定都能組織好,應該不會出事的。”
她說這個,與其在說給烏桃,更多像是說給她自己聽。
烏桃也就點頭“是,肯定不會有事的,現在就算有余震,但大家警惕著,也不會出事,我聽說這次過去的,不光是解放軍,還有各行各業的工人”
孟士萱“是,全國各地都抽調了,各行業的都有,大家都得過去幫著救災,支援唐山。”
烏桃聽著,稍微放心一些,她想,那么多人呢,大家都在一塊兒,互相幫助著,肯定安全。
這么熬了七八天,烏桃的托運站工作終于可以恢復了,她又重新上班了,不過前來托運的客人并不多,人們好像一夜之間對所有的事情失去了興趣,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不安定感,以至于小小的貨運托運,都開始不放心起來,會再三地詢問,會不會丟,會不會遇到地震,會不會出事。
不過好在,日出日落,上班下班,這種簡單重復的生活仿佛一種治愈的良藥,人們在規矩的生活中逐漸獲得了一些安全感,開始相信,地震不會來北京了,大家熬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