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涅槃,乃是佛門修行的一種特殊術語,指代的是修行過程當中的一種特殊狀態,可以分為分有染污涅槃、有余依涅槃、無余依涅槃、無住處涅槃,以及無上大涅槃,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五種涅槃的關系,在獨指禪師的修行方法當中,屬于層層遞進的關系。
在經過這段時間的佛經,元清微也是大概知道了獨指禪師修行功法,說白了就死《華嚴經》大乘菩薩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的五十二階位。
這種修行方法,同樣充滿了蜀山特有的性質,獨指禪師修行的所謂“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大乘菩薩五十二階位”的核心理念,也是煉。
十信者,乃三賢之首,萬行之先。然欲從凡入圣,必以信為先導。始自信心,終至愿心,以作菩薩真修之方便。說白了就死以自身愿力,配合信仰引渡佛光入體,然后將自身本性之光不斷純化,方便進入下一境界十住。
十往者,謂菩薩約位進修,以妙覺為本,此覺由位而入,入則能住,故自發心住,至灌頂住。簡單來講,就是將佛光進一步煉化,轉化成自身的法力,以便于做好十行的準備。
十行者,謂由前十住,進修功滿,已成佛子,自已得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廣行饒益,隨順眾生,令其歡喜。這個境界說白了,就是可以擁有神通了,能夠在度化自身的同時,影響周圍的人,并且為十回向做好準備。
十回向者,則是大悲之心,救度眾生。從這里開始,大乘小乘的差距就非常明顯,同時這個境界差距非常大,類似于蜀山散仙,從法師境到天師境,都屬于這個境界。
這個境界開始,不僅針對自身愿力和本性性光,也是開始對眾生愿力進行深入研究煉化,具體變化,元清微受限自身力量,也無法以元始大道將其煙花圓滿。
通過無法演化第十回向——法界無量回向,元清微大概知道這個境界的佛門修士修為之高,還要勝過此時的他不少。
緊接著的十地,就是屬于菩薩位格了。
根據元清微推測,哪怕是初地菩薩,也等同于天仙境界,而有余依涅槃這是屬于第四十一階位,也就是菩薩位格。
根據元清微的理解,五涅槃之中,“有染污涅槃”可以再在證得第一十七階位時得證。也就是所謂的“本來自性清凈,而有染污涅槃”,能夠得知清涼寂靜,煩惱不現,眾苦永寂之中道真實境界。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凈,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圣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然后在第四十一階位時,親證“有余依涅槃”,指滅盡七轉識,唯余第八識,因五蘊色身還存在于世,尚要承受風吹雨打、嚴寒日曬等等人間的微苦。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于第四十八階位時,親證“無余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余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
最終在第五十二階位時,親證“無住處涅槃”以有大智慧故,斷離煩惱障、所知障,不住于生死迷惑的世間。此等境界,已經可以稱為如來或者佛陀,若是更進一步,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可超脫諸天。
日常求推薦,訂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