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越書院,乃是黃文廣開創的書院,因為書院之中養了十多只孔雀,特別是三只白孔雀舉世聞名,而孔雀又名越鳥,故而稱之為白越。
除此之外,也是因為孔雀享有“九德”,分別是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又因其行之間不失儀態,飛行時不亂次序,被視為“禮”的化身,乃是人間一等一的文禽。
以白越為名,其實也是隱指此地乃是儒家禮儀之圣地。
這一暗指,原本只是黃文廣的一點私心,希望日后自家書院能夠達到那種程度,可隨著他得到李思德的點播,領悟元清微創立的新式儒家大儒之道后,白越書院便真的有了三分圣地氣象。
每日都會有上千人匯聚于此,等待書院中的講師為眾人開講儒家經典,在黃文廣親自開講的時候,更是萬人空巷。
這日,又到了黃文廣開講的時候,白越書院外圍頓時圍繞上了一圈又一圈的人。
他們大多是一些窮苦人家出身的學子,來這里就是想要和黃文廣學習新式的儒術。
在這個妖魔橫行,天意瘋狂的年代里,一個能夠早早得到力量的修行體系,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無法拒絕的誘惑。而黃文廣在得知了大儒后續的修行法門之后,也是越發放下門戶之間,其有教無類,儒門大宗師的名望更是漸漸深入人心。
冥冥之中,黃文廣的大儒法相周圍又有了白孔雀的虛影,周身光輝更是逐漸無限接近金黃色,比起其余同樣積累,學識原本相差無幾的大儒,進步更快,差距也是不大拉開。
這里就不得不提及元清微創立的儒家體系,根基雖然依舊是大羅天中的神卷,可力量的來源在上元節后,便再次回歸人道為主。
而元清微為了讓自家保持對于儒道的影響,毫不猶豫的將其余世界的儒家,乃至百家所學搬到大羅天中,凝聚各種圣賢法相。
并且在吞噬天冥之地后,又是仿照佛門三界的說法,在大羅天外又劃分了九天,讓神道修行之人能夠不斷感應大羅天中的諸神信息。
比如黃文廣作為儒家大儒,每過一重天,便可以看到儒家大儒甚至圣賢的靈性具象,這些靈性具象雖然有著相當大的局限性。卻也各自蘊含了種種道理,黃文廣通過同他們的爭論和辯論,儒家根基越發鞏固,比起其他人進步速度自然更快。
這也導致他每當有所感悟,就喜歡開放書院,為眾人講解。
次數一多,來的人也是越發有分量,這次更是有數位大儒來此。
對此,黃文廣也不在意,他腳踏白孔雀,周身浩然之氣流轉,慢悠悠的從天兒降,落在臺上,開口宣講自家理念。
臺下的諸多學子、儒生,乃至大儒們聽完之后,都是不由自主的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倒不是黃文廣宣講的理論有著多么高妙,而是這些理論大多都帶著其他世界的痕跡,被黃文廣吸收之后,結合此方天地的狀況,總結而出。
其中有太多的內容,是從此方天地大儒們根本沒有想過的角度出發,這種闡述的方式,自然讓這些大儒感觸頗深。
更重要的是,隨著黃文廣越說越快,絲絲縷縷的浩然之氣在他手中凝聚成一卷竹簡,其中有這一枚枚斗大的文字飛舞而出,在天空之中時隱時現,散發出人道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