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大營,董卓軍帳
“文優,吾打擊趙云之策卻是失敗了,沒想到帳中諸眾皆乃一丘之貉。”
“竟然都一致附和張溫的主張,贊同為其請功。”
“趙云不是鄉人出身么,為何會有如此良好的人緣?”
由于以華雄擊殺之策失效,董卓徐徐回返營中,無精打采地向從旁最為倚重的文士說著。
身材消瘦的李儒卻是略顯勢單力薄,站立一旁,倒是凸顯出董卓身軀的高大。
經歷望垣之困,其對李儒的倚重、信任卻是達到依賴的程度。
此圍中,要不是李儒獻策,以筑壩蓄養河水,阻截羌胡,恐怕董卓不一定能安然返回。
聞言,李儒卻是不動聲色,冷笑連連,陰笑道:“將軍,其實這并不關乎趙云的問題。”
“諸眾之所以附和張溫,給其入朝請賞,縱橫涼地,大敗東羌先零是一部分。”
“實際上,主要因素卻是趙云身后的后臺,前車騎將軍皇甫嵩。”
隨著一席話語落下,董卓忽然拍案而起,才瞬息聯想明白。
“是極,是極矣!”
“當初趙云前來投軍時,皇甫老賊聽聞其領導鄉勇斬首了數十名羌人首級而來!”
“便寄予了厚望,編制在身旁,作為親衛,進悉培養。”
“亦不是皇甫嵩曠日無功,被卸職押解進京。”
“怕是如今以趙云的功績,其在力保一番,恐怕仕途真會平步青云啊!”
眼見自身的一番分析,便讓董卓瞬息茅塞頓開,李儒也不由會心的笑了。
緊接著,繼續道:“所以,主公,袁滂,張溫之流,不過是看在皇甫嵩的薄面上,順水推舟,為其送上一番功名而已。”
“實際上,以趙云的出身,想要在朝中立足,何其難也?”
聽聞后,細細沉思一番,好似已有對策。
董卓與李儒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面帶一絲冷笑。
······
接下來的時日里,漢軍屯駐大營,進行休整,清楚連日來對羌胡作戰的疲憊。
這日,趙云巡視營中,張大牛,張二牛從旁護衛,視察兩千騎士的訓練情況。
行走在軍營內,耳聽著若有若無,激烈的對戰搏斗聲,卻是不由連連點頭。
這一刻,趙云終于感受到,果然精兵都是從殘酷的戰爭中磨煉而出的!
這數月來,這支兩千余眾的漢騎,從最初的五百余眾,發展起來,是多么的不易。
同樣,也在趙云的領導下,他們憑借自身勇武,掌中刀劍,縱橫涼地,大破羌胡。
“屯長,鄙知錯了,饒過小人吧,下次在不敢犯!”
聞言,身材體壯,面向忠厚的一員屯將,耳聽著這名犯錯軍士的求饒之言,不由面露狠厲之色,冷冷道。
“哼,吾大漢將士應當皆是強悍之卒,軍紀嚴明,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上陣不畏生死,不做潰卒,勇猛殺敵,捍衛大漢尊嚴。”
“可如今你卻貪生怕死,畏懼軍法的嚴懲,如此總總,何德何能,能夠成為大漢精銳之士?”
“左右,拖下去,按照軍法處置,重責百余杖。”
“屯長,饒命,饒···”
只是,任由這軍士如何求饒,屯將卻也不動聲色,依舊面露嚴肅,不為所動!
隨著這員犯錯小卒被左右軍卒冷酷拖了下去,執行嚴峻的軍法。
一屯其余之士眼見屯將治軍如此嚴謹,也不由為之一動,再也不敢心存僥幸之心。
此時此刻,走到附近的趙云卻是將這屯將的一番訓斥話語,完完全全的聽全。
不由暗暗道:“這席話,竟然出自這員屯將之口?”
“大牛,此屯將是何人,你前去召見他前來,告知本司馬有事咨詢。”
“諾!”
一聲吩咐,張大牛毫無猶豫,應諾以后,便大踏步前去。
由于最初的四百軍卒是皇甫嵩從軍中所補充,故而其數名屯將也并不是趙云所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