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河畔
此時,趙云一眾身穿黑袍,手持利劍,血跡染著黑衣,蓬頭納垢的屹立于此。
之所以如此狼狽,正是他們趁董卓領軍回返郿縣之機,想趁時易容暗殺。
雖說在其間,在諸眾的掩護下,趙云已然殺到董卓從旁,與其交戰。
交戰數合,其憑借自身武道,一劍刺中卓之肋骨,隨后準備一舉刺殺董卓,以除后患!
可惜,董卓卻是命不該絕,忽然間,西涼將領華雄陡然領縱騎奔騰而來,將其截住。
由于華雄實力不弱,趙云一時半會也無法拿下。
心知行刺失敗,其也當機立斷,下令撤離,不在繼續戀戰!
正是總總,讓諸縱雖如此狼狽,卻無法成功將之刺殺。
休整良久,趙云率先起身,徐徐道:“諸眾,如今我等一致誠心,行刺董賊。”
“可奈上天卻不如吾意,無法擊殺,接下來你等繼續回返軍伍,建功立業吧!”
“阿泉,你我一道,徑直前往大營,向太尉辭行,棄官返鄉。”
一時,趙云早在行刺之前,便已經報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
所以,此時此刻,卻是并未有多大的留戀,趙云反而比較灑脫,有一絲放松的情緒。
其實,這還是連日以來所在心底形成的巨大壓力吧!
畢竟,在董卓麾下為將,本就讓與其水火不容的趙云極為不愿。
事已至此,棄官回鄉雖然惋惜,可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聞言,一旁血氣蓬發的孫堅也緩緩道:“賢弟,此次未能盡全功,斬殺董卓。”
“日后恐怕我等將再也無機會矣!”
“看來亂大漢者,必將是董卓了。”
話音落下,孫堅卻是陡然間神情落寞,眼神充斥著懊惱之色,漸行漸遠的行去。
趙云知曉,其對此次刺董失敗,亦是極為不甘!
······
武功,郃亭
西涼軍也正聚集在此處休整,肋部受重創的董卓也不由斜躺于此。
“文優,你覺得是何人如此大膽,竟敢在刺殺于吾家?”
聞言,從旁的李儒小心翼翼的將之安頓好,隨之思索一番,道:“主公!”
“依優之猜測,此次行刺主公者,必是那中軍校尉趙云。”
“畢竟,以主公在關涼的聲威、勢力,何人不敬三分,又豈敢設計行刺?”
“唯有趙云嫌疑最大,須知數日前,主公才以飛熊衛對其展開暗殺。”
“如今其正值少年時期,也是心性最沖動、急躁之時,必定是其刺殺無疑。”
眼見李儒一番分析,言語間極為肯定,正在嘶啞咧嘴的董卓也不由下意識的便相信了。
抽搐一陣,董卓徐徐道:“文優,依你之見,此次并未將之抓住,應如何雪恨?”
一時間,董卓怒氣頻發,卻是絲毫未有收斂的趨勢。
畢竟,此戰受吃這么大的虧,對于常年雄踞關涼的他來說,又豈會乖乖受辱,而不討回?
很顯然,依董卓的習性,這壓根是不可能的事情。
見狀,李儒為了不讓董卓傷口崩裂,輕輕安撫一番,冷笑著:“主公,其實大可不必擔憂!”
“雖然此次趙云行刺失敗,領眾逃脫,我軍并未抓住其把柄。”
“未能以正規手段,將其送入朝中,按照大漢律法處置。”
“可是,主公別忘了,其卻是直系隸屬麾下的中軍校尉,領軍固守陳倉。”
“如此,難道還怕我等未有機會,對其施以懲戒么?”
雖說李儒足智多謀,算無遺策,可對于趙云早已決定棄官回鄉之事,卻是絲毫不知。
其還在幻想著,等待其領軍上任后,便設計,借涼州各羌胡之力,一舉將其解決呢。
不過,隨著一番合理的規劃,董卓心情也漸漸舒暢而起,不再當場心憂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