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大營
在回返后,趙云早已換掉了黑袍,在梳妝打扮一番,便徑直拾步行去。
“太尉大人,吾趙云求見!”
主帳中,經過通稟下,趙云亦進入帳中,向太尉張溫恭敬行禮。
禮儀之道盡顯周全!
“太···”
“趙校尉啊,你此番來的正為及時,剛某亦接到朝中旨意。”
“天子親自下旨,命趙云從即日起,收拾行囊,迅速疾馳奔往京都,不得延誤!”
不等趙云出言,張溫率先將朝中的最新指示侃侃說出,向其報喜道。
聞言,趙云肅然,好半響卻是回不過神來,卻是呆愣當場,不知所處。
良久,喃喃道:“入朝?”
“可太尉大人,先前圣旨不是加封末將為中軍校尉,領軍屯駐陳倉,鎮守三輔門戶么?”
隨即,張溫也未有隱瞞的心思,思索一番,徐徐道:“恩···正是如此!”
“據此次傳旨的天使之言,此次之所以天子能夠改變主意,親自召見趙校尉入朝覲見。”
“其中都鄉候皇甫嵩的功勞不可磨滅!”
一時,趙云聞聽,卻是茫然不解,不知其意,思問著:“此話何意?”
“據所了解的消息,好像是都鄉候在聽聞天子的旨意后,內心卻是極為焦急。”
“不由在朝會時,不畏強權站出,力薦你的能力,勸誡天子重點培養趙校尉。”
“為了此,皇甫將軍不惜在朝堂上與權勢滔天的十常侍爭執不下,甚至以死明志,讓天子重點培養你。”
“正是因此如此,才讓天子對趙校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知什么樣的人才,讓都鄉候如此器重。”
“所以,天子才會重新下旨,召其回京!”
一席話語下,張溫也大概將此事來龍去脈講述清楚,讓趙云大致知曉了內情。
隨后,其又不拖延,繼續將召回入京的詔書旬旬遞來。
趙云鄭重接過,緩緩攤開看罷,其事實果真如其所說。
“趙校尉,可喜可賀啊!”
“入京面見天子,這將是天大的機遇啊,還望趙校尉能夠把握住機會,不要辜負皇甫將軍的一片苦心矣!”
聞言,趙云面色剛毅,拱手誠謝,道:“末將多謝連日來太尉大人的培養之恩。”
“大恩大德,云沒齒難忘!”
“在行離去之際,鄙必要說為清楚,邰鄉候狼子野心,還望太尉大人時長防備,不要讓其擁有霍亂大漢的實力。”
由于皇甫嵩極為器重自己,此次更是力薦自身,為在天子面前親自舉薦。
這恩德卻是讓趙云感受極為觸動。
無以為報下,趙云也更希望為大漢分憂,以此報答皇甫嵩的看重之恩!
出言警示張溫,便寄希望張溫在屯駐長安之際,能夠監視著董卓,斷絕其繼續養寇自重的心思。
聞言,張溫卻是疑惑無比,他時刻都想不明白。
董卓與趙云究竟有何深仇大恨,為何一直要互相爭鋒相對。
當然,既然其數次提醒,張溫亦未在輕視,而是暗暗將此事記在心底。
等與韓遂、邊章等眾停戰協議商議妥當后,便派遣軍士監視著董卓的一舉一動。
······
出帳外,趙云徐徐前行著,緩緩離開主帳。
這一刻,他眼神迷茫,神情淡然,正在靜靜的思索著。
“皇甫嵩看重,以死明志,力薦趙云?”
這一席話語一直映在趙云腦海里,其卻是沉寂下來,思索著究竟繼續棄官返鄉。
還是依舊如圣旨上那般,奉詔入京呢?
經歷總總之事,不知趙云究竟會如何抉擇呢?
ps:寫到這里,平羌之戰也就正式進入尾聲了,接下來也將開始新的劇情,說一下鳳溪對董卓的看法吧,據我看正史之后,我覺得董卓的確有靠自身在羌胡中的威望,以驅使羌人,養寇自重,擴充實力的嫌疑,不然無法解釋每次平羌亂過后,董卓不僅實力大增,官職也越來越大,所以,鳳溪才決定寫了這段劇情,目的也是想讓各位讀者能夠了解這其中的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