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鬧心的時候,安國公府也正在雞飛狗跳。
衛持平安歸來,皆大歡喜,可他硬要帶個姑娘回來,他的“救命恩人”薛家家主不同意,他就把人家妹妹給搶了。
算起來,這是第二回了。
典型的恩將仇報。
薛家家主那也是出了名的紈绔,妹妹被搶兩回,怎肯善罷甘休
于是帶上家丁第二次圍攻安國公府。
剛吃完一個瓜,轉眼又來一個,京城百姓都驚呆了。
如果說搶第一回是圖新鮮,那么搶兩回到底是個什么情況
難道衛持對這小姑娘動了真格
與第一次搶人的義憤填膺不同,見識過衛持實力寵“妹”的京城百姓很快又上了第二份萬民書。訴求只有一個,請長公主給薛家大姑娘一個名分,祝有情人終成眷屬。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安國公世子在圍場遇刺被薛家家主所救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了京城的每一個巷口每一張餐桌。
速度快到驚人。
求名分的民愿愈演愈烈,甚至影響到了御史臺,就有個閑得蛋疼的御史專門給皇帝上了一道折子把萬民請愿的事都寫在了奏折上,順便參了順天府尹一本,說他罔顧民意,堵塞言路。
這樣一頂大帽子扣下來,饒是順天府尹早去安國公府喝過茶,也壓不下去了,眼一閉心一橫直接把萬民書給呈了上去。
皇帝為此還把長公主宣進宮來,專門商量了一番。
長公主開始也覺得好,若是讓衛持先納了薛寶兒,再娶安寧,他應該不會再鬧騰了吧。
皇帝聽了很高興,忍不住稱贊皇后的主意好,長公主一聽汗毛都豎起來了。
這是皇后的主意
這么多年來,她總感覺皇帝無子與皇后有關,只是苦于找不到證據。
如今皇帝只剩衛持一個兒子了,皇后這時候橫插一杠子,能安什么好心
她就說怎么那么餿呢
忠順王和王妃只有安寧一個獨女,寵得跟眼珠子似的,就算皇后臉大能把親事說成,人家聽說衛持娶妻之前要先納妾,腦子被門夾了才會答應吧。
更何況薛寶兒還曾是安寧的贊善伴讀。
那種感覺怕是比吃蒼蠅喝醋還惡心。
長公主忽然覺得不妥,非常不妥。
不但不妥,還很坑。
她前腳給皇后挖了一個坑,讓皇后紆尊降貴去忠順王妃提親,皇后后腳就給她挖了一個更深的坑,在皇后去提親之前,她得想辦法先給衛持納妾。
一想到薛蟠那個滾刀肉,口口聲聲說他妹子絕不做妾,長公主心里就有點沒底。
現在外面都在傳是薛蟠救了衛持的性命,若此時讓薛蟠鬧將起來,衛持剛剛挽回的風評又會變得一塌糊涂,甚至可能背上恩將仇報的罵名。
可這件事辦不成,皇后就有理由不去忠順王府提親,保不齊還要倒打一耙,說她辦事不力,對衛持的婚事不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