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人偏偏是身份尷尬,且有賢名在外的仁親王衛駿。
說衛駿強迫了王熙鸞,問十個人恐怕有九個人不信,所以當她主動覲見皇后,把事情說給皇后聽時,皇后震驚之余,臉上也不禁閃過一絲輕蔑和不屑。
“既然木已成舟,也唯有按夫人說的辦了。”皇后輕飄飄道。
陳氏明明是受害者家屬,卻當場羞得恨不能找個地縫兒鉆進去,永遠不出來才好。
送女入宮,她是有目的,也的確用了點手段,可她的目標始終是衛持。
不是衛駿
不是
陳氏都不知道是怎么走出鳳儀宮的,又是怎么回的家,當時她的心幾乎被恥辱和憤怒灌滿了。
想她從小掐尖要強,嫁給王子騰以后更是順風順水,家中兄弟姐妹誰見了她不得奉承兩句。
誰想人到中年,竟然出了這樣大的紕漏
陳氏自然不敢跟王子騰說實話,只說皇后召她進宮,想把王熙鸞指給仁親王衛駿。
王子騰又不傻,衛駿空有王爵,生活拮據倒還在其次,關鍵身份特殊,是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
偏偏衛駿還不知收斂,處處爭強好勝,非要弄出個什么賢名來。
若皇后有能力護住衛駿和衛騁,想辦法讓他們去封地就藩,到時候天高皇帝遠,衛駿或許還有生路。
可眼下皇帝病重,衛持監國,皇后受了國舅的牽連被皇帝厭棄自身都難保,更遑論維護別人了。
而且他還聽說,衛駿在宮學時就與衛持不合,又因立褚之事明爭暗斗了好久。
他怎么可能把寶貝女兒嫁給一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男人
王子騰不答應,皇后不想管,可王熙鸞的肚子等不起啊
陳氏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回娘家求援,被母親狠狠罵了一頓之后,才給她出了兩個主意,要么偷偷打掉王熙鸞肚子里的孩子,過幾年遠遠嫁掉,要么去求王家兩位姑奶奶幫忙說項。
言下之意是,你們王家的丑,就該王家人自己想辦法,陳家不會跟著蹚渾水。
說了跟沒說一樣,她怎么忍心讓王熙鸞小小年紀受打胎的苦楚,又怎么會自爆家丑讓嫁出去的姑奶奶們看笑話
于是她還是把皇后先抬了出來,希望能唬住王夫人和薛母,讓她們幫忙勸勸王子騰,誰知只唬住了薛母,王夫人卻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說到底就是不想幫忙,陳氏氣得胸口疼,卻不知道這口氣該朝哪一個發作。
恰在此時,有小丫鬟歡歡喜喜跑進來稟報“太太、姨太太、舅太太,大姑娘回來了”
外面人都在傳,說薛寶兒得了鄉君的封號之后并未回薛家居住,而是住在公主府侍奉長公主。
陳氏聽完很不以為然。
什么鄉君,還不是一個伺候人的,現在伺候長公主,等長大了伺候衛持。
以衛持的身份地位,即便薛寶兒獲封鄉君,也逃不掉做妾的命運。
還真以為能做正頭娘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