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皇后的一席話,太后大怒,當即差人去御書房傳話,說太后鳳體微恙,想見衛持。
衛持匆匆走出御書房,誰知那宮女卻把他引到了一處暗巷。等那宮女抬起頭來,擦掉臉上妝容,衛持才認出,派來傳話的宮女原來是賈元春喬裝改扮的。
“怎么是你慈寧宮出了什么事”衛持見四下無人,低聲問道。
賈元春就把淑妃怎樣給太后送花,太后怎樣不安,午膳后召了皇后問話,以及皇后對太后所說的話,原原本本都告訴了衛持。
最后道“監國對臣有知遇之恩,臣沒齒難忘,故而冒死給監國大人傳話。只求監國大人能保住臣表妹的性命,臣今后愿追隨大人,肝腦涂地”
賈元春想得很明白,當初她因薛寶兒上位,現在就能因為薛寶兒被貶,還可能因為太后的遷怒,皇后的不喜,小命難保。
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放手一搏。
若衛持成事,她還有希望跟著薛寶兒雞犬升天。
至于衛持是不是明君,能不能治理好天下,對于此時的她來說,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必須讓衛持明白,她是薛寶兒的表姐,與薛寶兒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因為薛寶兒的關系,她會永遠站在他這一邊,并且有能力幫到他。
實際上,賈元春是在豪賭,賭衛持對薛寶兒心有多真,愿不愿意為了薛寶兒的安危挑戰皇權,或者干脆把自己變成皇權。
畢竟衛持距離那張龍椅,只有一步之遙。
其實說出最后那句表忠心的話時,賈元春的心里還在打鼓。她怕衛持笑出聲來,笑話她自以為是,居然認為他會為了一個小姑娘得罪皇后和太后。
要知道,無論是皇后還是太后,都是衛持上位的支持者。
薛寶兒拿什么跟她們比
那樣的話,她將會淪為一枚棄子,即便僥幸保住性命,也注定要忍辱偷生一輩子了。
賈元春小心翼翼地抬頭朝衛持看去,果見他唇邊現出一抹笑意,心中頓時一涼,卻意外地聽他問“若我讓你去服侍圣上,誕育皇嗣,你可愿意可敢去”
賈元春“”這不正是當初祖母送她入宮的用意嗎
反正最壞的結局就是一個死,她有什么不敢的
可圣上的身體能行嗎
從她進宮開始,秀女一年一選,后宮新人舊人一大堆,都瘋了似的想生兒子,也沒見誰的肚子鼓起來過。
后來偷聽到慈寧宮里的幾個老嬤嬤在私底下議論,不是地不好,是沒播上種啊
想也知道,恐怕是皇帝的問題。
不管了,先保住性命要緊,賈元春紅著臉,應了一聲“全憑監國大人吩咐。”
“頭前帶路。”又聽衛持淡淡道,似乎成竹在胸的樣子。
那一刻,賈元春就知道自己賭對了,驚喜之余,都有點嫉妒薛寶兒了。
怎么她處心積慮在宮里熬了這么多年,就沒遇到一個愿意為她出頭的好男人好不容易自己熬到了出頭之日,還要去服侍那個好男人他爹,還可能因為自己已經及笄,被那個生不出孩子的年過四旬的老男人嫌棄年紀大
天理何在
皇后沒想到衛持會來得這樣快,本來準備坐一會兒就走的,他這一來想走都走不了了。
太后顯然也沒想到,便問“怎么來得這樣快前朝的政務都處理完了”
衛持滿臉憔悴,搖頭苦笑“西北開戰,南澇北旱,福建兵亂,政務哪里處理得完只聽說太后鳳體微恙,趕著過來瞧瞧,正好偷得半日閑。”
見衛持如此看重自己,太后只覺這些年對他的疼愛沒有白費,心中怒意消散了不少,可想到他的所作所為,還是氣的。
礙于后宮不得干政的祖訓,太后不問前朝之事,只問賜婚“哀家聽皇后說起,圣上在閉關之前曾有意給你和安寧賜婚,圣旨都擬好了,只差用印,可有此事”
還要親自求證一番,這是不相信她說的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