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是江南,天高皇帝遠。
京城則不然,法度最嚴,御史臺也不是吃干飯的。
除非
“小侄不打算走家父的老路,做京官,熬資歷。”梅問鵬灑然一笑,“小侄想回江南做個父母官,造福一方百姓。”
薛家二老爺失望地“啊”了一聲,二甲名次如此靠前,當真是可惜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似乎也只有這樣,兩家才能結親。
最終薛家二老爺和二太太答應重新議親,梅問鵬告辭離開,由丫鬟引到垂花門時,又看見了那兩個小姑娘。
梅問鵬站定,從懷里掏出一方明顯還是半濕,卻干干凈凈的絹帕,遞給引路的丫鬟“勞煩姐姐把這方絹帕還給那位姑娘。”
丫鬟眨眨眼“是給琴姑娘,還是世子妃”
梅問鵬故意不看那兩個小姑娘,只與丫鬟說話“梅某第一次來薛府,并不知道哪位是琴姑娘,哪位是世子妃。”
那丫鬟想了想,還是道“個子高一些的,是琴姑娘,矮一些的是世子妃。”
梅問鵬輕輕勾唇,將視線從薛寶琴身上挪開,重新將半濕的帕子揣了回去,抬步便走。
那丫鬟忙跟上去問“帕子不還了嗎”
梅問鵬這才看了薛寶琴一眼,笑道“等梅某下次來,自己還吧。”
那邊薛寶琴還在等人還帕子,見那人看她一眼就走了,忍不住対著薛寶兒抱怨“可見是個登徒子了。”
登徒子薛寶兒見多了,聞言不以為意“也不一定。”
等領路的小丫鬟回來,薛寶兒叫住她詢問,小丫鬟便把她跟梅問鵬的対話一五一十全說了。
“那帕子可是干凈的”薛寶兒問。
小丫鬟回憶了一下“干凈是干凈,只看著點濕。”
應該是洗過了。
沒有當場歸還手帕,肯定是因為手帕被他給弄臟了,想著清洗過之后再還。
說明這人很細心,也很講究。
借著還手帕的機會,搞清楚哪一個是薛寶琴,暗戳戳相看,可見這人心有城府,并不是一個死讀書的呆子。
等弄清楚這手帕是薛寶琴的,便不還了,還說等他以后過來親自還,那多半是看上薛寶琴了,并暗示兩家可能結親。
這男人有點意思。
薛寶兒跟薛寶琴打賭,二老爺肯定同意了這門親事,薛寶琴不信,結果一問當真如此。
薛寶琴又鬧了個大紅臉。
之后梅翰林帶了梅夫人親自登門道歉,薛家二老爺、二太太都很看好梅問鵬便沒再計較。
等梅家請托媒人上門提親時,西北又傳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