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拋車,由兩人施放,石彈重半斤,可達百步左右;
中型拋車有單梢、雙梢、旋風、虎蹲等,需四十至一百人拉炮索,可發射二十五斤重的石彈,射程達一百三十步;
重型拋車有五梢、七梢炮,一百五十人至二百五十人操作,能發七十至百斤重的石彈,射程可達八十步。
按照古代的長度單位,一步大約是一點三米,一百三十步則是一百六十九米。而百步、八十步,則分別是一百三十米和一百米。
看到了沒,被徐齊霖當成老厲害的重武器的投石機,當時就是那么個水平,甚至比弓箭的射程還要低。
而兵器監趕制的投石機則是三架雙梢炮,每架至少需要五十人來拉動繩索,只是演示了一次,徐齊霖就受不了,大搖其頭。
除了攻城,這投石機還真是雞肋般的存在。就算是攻城,就這距離,也會面臨城墻上敵人居高臨下的攻擊。
怪不得兵器監不重視,投石機也沒有列裝部隊呢!既笨重又不好用,威力也很有限。
徐齊霖圍著投石機轉了好幾圈,思路逐漸打開了。
其實,除了坑道爆破外,攻城其實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制造威力更猛的投石機,或者叫“回回炮”、“襄陽炮”。
而坑道爆破的威力雖然大,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護城河、土質等等,并不敢保證每座城池都適用。
“回回炮”則不同了,造出來就能轟擊。就算是扔石頭,幾百斤的重量,也足以砸塌一座城樓。
而且,巨型“回回炮”的射程能達到三百米以上,完全是在城頭敵人的攻擊范圍之外,很安全。
也就是說,有了“回回炮”,對當時的夯土城墻便是毀滅性的打擊。雖然笨重和發射慢的缺點無法改正,但其攻城的速度,依然不是其他方法能超過的。
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兩步是瘋子。徐齊霖覺得把投石機改進成“回回炮”,自己就是天才;若奢想在短時間內制造出真正的火炮,那就有點過于瘋狂了。
即便是原理相同的“回回炮”,那也是領先幾百年的科技。蒙古人就是靠著它,攻城拔寨,滅了南宋的。
想到這里,徐齊霖算了下時間,覺得集中工匠的話,五六天的時間里能夠造出“回回炮”。不必是那種特巨形的,能扔個二百來米的中型就夠了。
說干就干,徐齊霖派人去兵器監,要來投石機的圖紙,征調了工匠。他研究了一下圖紙,計算了一下數據,便開始了改進。
“回回炮”和投石機的原理是一樣的,形制也是相近的,都是利用杠桿的原理。
所以,改進并不是很復雜。只要放大尺寸,再把另一端設計成配重式,加上幾個輪軸原理的絞盤,就基本差不多了。
還是那句話,很多科技發明不是技術水平的限制,而是思路的創新。用人拉動的投石機,改成配重式的,根本沒涉及到什么技術上的革命。
把工作布置下去,徐齊霖便趕忙去拍賣會,觀看鏡子的拍賣結果。
他趕到暫時作為拍賣會場的戲院時,前來參加拍賣的人已經坐了好幾排。
為了防止看熱鬧的人也來摻和,能進入會場的都提前進行了登記審查,并發給號牌和說明書,讓他們熟悉規則。
徐齊霖邁步上了二樓,在包廂內就坐,對著舞臺上的工作人員作了個手勢,示意拍賣會開始。
隨著悠揚的樂曲,場內的喧嘩聲漸漸平息,盛裝打扮的唐依依款款走上舞臺,向下面眾人躬身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