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崇徹坐在棗紅馬上,目光深遠的回頭看看來路,竟然有些感慨萬千
身旁是那親隨十八騎,個個英氣勃發氣宇不凡。還有劉繼興親自指派給自己的隨軍參謀,他們個個都是半身軟甲著身,卻都是國子監黨校剛剛受訓的文人學子,一共有十個人。
他們據說有人沒上過幾天學,在國子監受訓也不會超過三個月,但是劉繼興很重視他們。潘崇徹不認為他們是監軍,但是他們具有監軍的作用。劉繼興卻交代自己把他們訓練成將軍,潘崇徹從來沒有感覺到那個少年儲君那么自信,會那么的相信自己。
此次就任西北招討使的昭令一下,朝廷就近快速的調集了幾萬兵力,潘崇徹對軍隊還是很了解的,知道這些人的戰斗力實在是不會怎么樣。但是結合本來就駐扎在邊境的戍邊將士,準備著進行劉繼興的推進計劃,老兵帶著新丁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吧而且劉繼興更是下了密令,如果有泄露國家機密者一律以叛國處理。
潘崇徹雖然不知道劉繼興的用意,但是當時劉繼興轉達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利用周唐兩國戰爭之機無法南顧,大漢的軍隊想辦法整體往昔日楚國邊境推進。
劉繼興自然希望可以推進到楚地衡州,或者是南唐境內。潘崇徹沒有太樂觀,但是不得不執行這個計劃。
接著潘崇徹便發現了劉繼興弄的這個密黨的好處了,無論在哪里都可以獲取當地的第一手資料,真正達到了料敵先機的程度。如果不是劉繼興一再軍令約束,潘崇徹都有把握朝邊境推進幾百里。于是克制下現在唐國邊境推進最低一百里,先建立軍事防御基地或者軍寨。
這次行動劉繼興確實沒有派出監軍同行,這在歷次軍事行動里是首次。但是劉繼興派出了十名隨軍參謀給潘崇徹使用,開始潘崇徹以為是變相的監軍使,但是劉繼興親自對自己說了這十個隨軍參謀的作用后,潘崇徹釋然了。
所謂的隨軍參謀都是有著不錯體質的國子監短訓學子,他們中甚至有人被劉繼興親自培訓過,而劉繼興的培訓資料就是后世的部隊政委那一套,當然還加入了文工團和宣傳部的作用。
這些隨軍參謀他們不參與行軍出征計劃的部署,只負責鼓勵戰士對國家的忠誠和對皇家的效忠,還可以監督各級將領的忠誠度,甚至在沒有損失的情況下投入幾個參加戰斗,鍛煉以后成為將軍的可能性。平時他們對統帥以下各級將領負責,隨行參戰鼓勵士氣教育士兵。
潘崇徹不置可否,也不敢不接受,據軍方有要人說這些參謀在剿匪時,有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潘崇徹見證了劉繼興的花樣百出,還有劉繼興身后施真人的大力支持,他思緒有些飄遠心情有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