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隨著自己善戰的十八騎同行,這些文人學子表現出來的不錯耐力,就讓潘崇徹有些刮目相看了他們一個個都信心萬丈的跟隨自己遠赴邊疆,表現出來的激情沒有半分做作,嘴里說的最多的就是太子和皇帝。一向自傲的潘崇徹知道劉晟無疑在自己面前勝了一局,當然最重要的是潘崇徹感覺到了劉繼興的崛起。
這些往北的邊境基本上都是崇山峻嶺,就是在后世也是在二十世紀初才打通山洞,讓叢山峻嶺變成通途,想想在這個時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在軍事上來說只是推進一點點距離,潘崇徹開始都有些納悶,劉繼興為什么不以占領城鎮為主要目的。但是本著這段時間劉繼興的表現,和夏輕侯對劉繼興的全力支持,潘崇徹在期待劉繼興的個人潛力和行動。他看到劉繼興讓曲句臨行時候交給自己一些人,看到那五百人山地作戰的將士的時候,他突然明白了劉繼興的用意
大漢國之所以能夠在嶺南割據一方幾十年,就是因為嶺南的崇山峻嶺讓中原的政權無能為力。劉繼興的用意很簡單,就是利用安逸時期發展自己的軍力戰斗力,利用地形優勢鍛煉兵種優勢,更要保持士兵的忠誠度對國家的使命感,保持皇家的控制力和防止軍閥的割據。
至于國土邊疆的計劃可以一點點擴展,占領城池只是暫時其次,關鍵是士兵對固有領土保護的能力,以及鞏固逐漸占領區老百姓的存在感和對大漢皇朝的認同感。
劉繼興利用的是后世偉人農村占領城市的方法,但是在這個時代更容易實行和愚民,而且劉繼興更想好好鍛煉自己的士兵。一則可以利用小規模戰爭來鍛煉發展山地步兵的特種部隊;二來同時培訓水軍特種部隊的鍛煉。
水軍大膽的交給了伍彥柔幾個人,按照自己的構思在順利培訓;山地步兵則一直是由王傅少保曲句負責訓練。這次劉繼興讓他們其中一部分跟隨潘崇徹出來,就是想好好看看這幾個月的成績。
為什么策略是只推進一百公里左右,就是一則大漢和鄰國邊境線上本來就模糊不清;二來有心算無心讓對方就是知道了,只怕已經被占領的地區他們也鞭長莫及。
而且等自己建好山地軍寨的時候,再派出各路水軍,也就不怕對方有什么舉動了。而且也不是攻陷對方城池,對方的戍邊將領和地區縣令一般不會自尋死路,來找潘崇徹開戰,都會睜只眼閉只眼的任大漢駐軍。
而劉繼興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如果對方不在意,而大漢準備實時適當的時候,乘機再攻陷對方一部分小的城鎮,慢慢的蠶食著對方的國土。而這個地點最好就是南唐楚地相連的地方,甚至唐國靠近大漢的國土。
臨走的時候劉繼興有個基本的邊境線推進圖,慎重的交付了此刻就在潘崇徹懷里,劉繼興滿懷希望殷切的囑咐。對這個未來的大漢國主,自己親生外甥權利未來的最大對手,潘崇徹忽然有種自己都無法企及的高度的強烈感覺。但是對于一向凌云壯志的潘崇徹來說,開疆拓土建功立業就是自己最大的愿望所在
前方就是此次赴邊的目的地了,似乎隱隱看到山道間有一隊人馬迎了過來,潘崇徹不由緊了緊韁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