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區領導人的安全是一點,而地區領導人發揮自己應有的能力,快速的讓地區運作和歸附,則是每個地區領導人的責任。楊淮顯然正在展示自己的才華,也高效的朝平均教的教義,和劉繼興傳達的密黨在蜀中的方向發展。
首先,在因為各縣府的淪陷后,缺失了各地官員的管理。各處的密黨成員糾集了大量的有志青年,到處平均分地分產。許多的地主和歸宦是主要的被平均的成員,導致渝州城里涌來了一群流民,當然是各種身份的人都有,但是此刻大家都是流民。
一時間,渝州城里的各種各樣的蜂擁而至,人員超出原有居住人口一半的人群。為了緩解本來居住在城里人的壓力,和以防這些人的嚴重不滿。楊淮批準彭全清讓人井井有條的安排下去,把大家分別安置在城里各處,都是一些閑地和規定的區域。不但要求嚴格的管制這些人,還讓新安排的維護治安的巡城司,隨時控制著局面。
當然,彭全清還自己最先主動出手濟民,后來又號召渝州城各個商行,讓大家出錢出力的捐獻,準備安置這些流民的生活。雖然彭全清的突然上位,導致了不少人心里不平衡,但是還是有不少的人來偷偷附和,至于觀望的占了多數。彭全清沒有時間和他們去計較,把自己府里的人都號召了起來,還熬制大量的米粥和各色菜糊,讓大家度過危機。
接著是楊淮批準,彭全清命令讓人在渝州城外周圍的空地,搭建了大量的木石簡易茅棚,暫時給這些流民遮風避雨。這些茅棚雖然簡陋透風,但是因為季節的原因,反而是最適合。而且沒有幾天,隨著這些入住流民的分配停當,便被入住的人修飾的似模似樣。大家不但可以遮風擋雨,顯然還把它當成了暫時的家。
當然,楊淮遵循劉繼興教導的,處理應急措施的方法,和彭全清分析當前的形勢。雖然給大家都了救濟,接下來的生存便必須要有長久系統的安排和方式。
彭全清到也有幾分考慮,心中所想和楊淮的策略不謀而合。那就是準備好好運用和教導這些流民,讓他們以后自己有生存之道。
首先便是在長江邊的入城口,興建大量的防御工事,加固臨江堤壩的牢固性。策略便是召集這些流民出力,凡是正常出工的人員,每人每日得銅錢五個,賞兩頓吃食。
其中金錢的魅力對于流民不說,光那兩頓豐富的吃食,可是每頓都有六兩糙米雜面,就是拼命苦力的人,那也是吃的極飽。一時間前來報名者眾,短短時間就完成了大量工事,這是后話且不說。
還有便是在渝州城外,左右兩側一里處,各自開始興建大量的平房,規模和方式自然采納的是后世石壘木方的方法。目標自然以街道為單位,以小區為基本,面積為長三里,寬兩里的小村鎮,應以來拱衛渝州城。
而這個將要建成的村鎮,取名為平均區東西區,棣屬于渝州城管轄。兩區房子建成后,將可以容納兩萬名百姓,不但針對現有的渝州城貧苦百姓,自然也是為了諸多流民。
故而,此建區的消息一出,就是那些流民而來的婦孺老少,都紛紛相扶前去出力。當然,反應最強烈的居然是渝州城的各個商行。他們顯然在這里嗅到了商機,紛紛到臨時刺史府,來拜會彭全清這個主事人,雖然沒有明說來意,但是言語間顯然都在打聽,看看這兩區的規模和作用。
因為安排得當,加之有計劃成規模,后來不出幾天時間,渝州城下便可以看到一座新的城廓。但是此事此時剛剛起步,至于這件事的前因后果,楊淮早就和彭全清想到。楊淮雖然沒有什么商業頭腦,但是經過彭全清的提醒,楊淮決定好好的敲上渝州城商行一大筆竹杠。
中午的陽光懶洋洋的很舒服,渝州城北門外人聲鼎沸,到處都是干活的人。指揮聲、叫喊聲、吆喝聲,聲音吵的讓人頭暈。
在不少士兵的監督下,北門城門外一千米外距離,兩邊的空地被人分開了兩塊大的區域。
不少漢子男人光著上身,揮槌在有些人的指定下,往地面砸下尖尖的碗口粗的樹樁。而大量的剛剛砍伐下來的樹木,被人從兩邊的山林抬出來。而這些人里面,居然不泛許多女子的身影,當真是一大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