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這個尊者帶來的無限慈悲,以及面對他的時候那種壓力,是走不了半分假的。本來南鋒翰以為藏在暗處的就是他,可是看到這個尊者的時候,南鋒翰馬上可以肯定,暗處的那人不是這個尊者。
這自然更令南鋒翰投鼠忌器了,看著這個新來的尊者,看他站在歸元先生不遠處,即使兩個人不是故舊,只怕也是認識的了。南鋒翰隱居海外又是幾十年,居然不知道這個尊者是誰
可是聽了這個尊者的的話語,當然還有就是他自報名號,知道了他的出身后,旁人已經是令人肅然起敬了。南鋒翰卻首次眉頭皺了起來,雖然沒有和這個尊者有過交集,但是他的師父自己確實是見過當面的。
原來,天下修真唯道佛道家如今在中原還是以茅山、龍虎山、閣皂山為主。
茅山枝葉眾多,但是以上清門下為主,至于上清門下有多少支系傳承,就沒有人去一一統計了。龍虎山乃是張氏正一教嫡傳,天下為此一家,當真是如假包換。至于閣皂山的原始教,乃是承襲于道門靈寶道派始祖葛玄,后來的葛洪發揚光大,形成了道門有名的葛家道。
這個時代,葛家道還遠遠不如上清和正一,它所有名的倒是如今在南唐有所基業的神藥門,據說完全承襲了閣皂山道門要術。
南鋒翰對這些倒不是在意,因為嚴格說來,他們遷居海外極樂島的這一支,當初也還是上清門下。也不知道過了多少代,早已經被排斥了在正道之外了。
倒是佛家宗派眾多,自漢傳以來至前朝唐時,已經形成了八大宗派。有三論宗法性宗、法相宗瑜伽宗、天臺宗、華嚴宗賢首宗、禪宗、凈土宗、律宗、真言宗密宗,這就是中土常說的性、相、臺、賢、禪、凈、律、密八大宗派。
佛法本是一味,修行者眾多,由于每個接受者的理解程度不一樣的原因,還有加上生存的時代不同,生活的環境差異的不同,自然對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完全不同了。
后人有偈來慨括佛門宗派的區別密富禪貧方便凈,唯識耐煩嘉祥空。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臺宗。
佛門的分派立宗南鋒翰深有所知,卻是只有禪宗最后能夠興盛不衰。佛家雖然不礙外物,畢竟還是需要在人間傳法。倒只有南傳禪宗一門,在前朝唐末高僧輩出。
這居于韶州云門的文偃大師,乃是當代不世出的得道高僧,據說生前曾經數求法門于天下,最后得道成為名揚域內的羅漢,最終在嶺南韶州布道。
因為被南漢朝廷高祖皇帝劉巖尊為了匡真羅漢,文偃大師和他師傅知圣羅漢如敏大師合稱禪門雙圣。也成為自唐末以來,佛門最負盛名的大宗師之一。
這個文偃大師最初參訪睦州道蹤大師,被人尊為陳尊宿的道蹤大師出身名門,師從南岳馬祖道一座下黃陂希運大師,是南傳禪宗的真正衣缽所在。
道蹤大師在禪門歷史上乃是得道高僧,佛家多有佛偈傳世。文偃大師在他手下開悟證道,被他引申為佛門奇才。自后又推薦他去拜見雪峰義存大師,這又是一個佛門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位大德。
文偃大師在道蹤大師手下證道,卻是在雪峰義存大師手下得道,此后成立了云門宗,所布也是雪峰思想,倒是在佛教史上值得人深思。因為他后來更先后參道于越州的干峰大師,靈樹如敏大師。
這個如敏大師也是唐末五代一位難得的大德,更是南傳禪宗的另一位法脈。他師承百丈懷海的弟子長慶大安大師,他曾經在嶺南行化四十多年,在佛門以道行孤峻著稱,是嶺南當地士儒大夫最敬重的長者,嶺南南漢朝廷尊為知圣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