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亞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許多人15至聽都沒有聽過,這究竟是一個地方,還是一個人的名字呢亦或是別的什么意思呢
其實,這是南唐國內所轄一個極小的市鎮的名字
雖然直到現在都名聲不顯眼,一來這里是比較偏遠的地方,在這個交通通訊不發達的時代,沒有發生過轟轟烈烈的大事,這里知道的人極少,也就顯得很正常了。
當初這里并不叫倪亞,而是在唐初便被命名為雄石鎮,因為所處的位置地形的原因,受到了當地官府的重視。因為在這個地方到處都是裸露的山體,山石并不堅固而且容易塑形而著稱。
這個時代的人對這種奇怪的山石,并沒有一個固定的稱謂,當然后世把這種山石稱之為喀斯特地貌。因為石頭不是特別的堅固,所以鄉民可以隨意用來做各種各樣的造型,也可以不用花費很多的精力,便可以打磨或者開采出來。
也因為這種山體石材方便的原因,當地官府便在群山林立的地區修建了許多軍事。而且設立了有名的雄石寨,成為當時當地一個有名的關隘。
而這里后來改為倪亞的名字,卻是因為在前朝末年的時候,朝廷的中丞將倪亞而得名。
當年貴溪縣常年匪患不斷,加上群山林立難以剿滅,朝廷便派遣中丞將倪亞到鷹潭坊駐守,并任命倪亞為鎮嵑使,設立了軍事關隘防控地方的匪患。
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倪亞將軍不負朝廷厚望,居然在短短的時間之內,便蕩平了貴溪縣附近的匪患。
當時因為大唐天朝將傾,皇朝真正到了末年的時候,不但皇帝已經無暇顧及京城外的麻煩,就是朝廷的軍事力量也被分割,其實對這距離京城邊遠的地區,實際的管轄權力已經無力。
當地的藩鎮饒州的軍閥不愿意管,因為沒有半分的油水可言,看著這伙流民匯聚成的土匪,卻又不會翻起太大的風浪,便有些聽之任之的感覺。但是為了安撫當地的這些百姓,饒州藩鎮居然破例還是把情況傳到了朝廷去。
本來饒州地方藩鎮已經不聽朝廷管轄,把這件事情轉到朝廷來,其實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笑話,或者說讓自己好有更多,召集兵力擴大勢力的借口。當然一來也是想看看朝廷還有幾斤幾兩,二來也是想獲得一些額外的好處。
畢竟這個地方雖然看起來沒有什么油水,但是因為就著鄱陽湖的兩個支流,信江和上清江廣大的山水流域,其實還是可以集聚不少由頭的。其實在山水結合的區域,哪個地方都可以說有著地利的優勢。
可是偏偏饒州的藩鎮軍閥估算錯誤,當年的大唐皇帝居然回光返照的靈光一現,還是在這件事情里面看到了一絲朝廷的尊嚴。自然下面的官員便也有些附和皇帝,于是朝廷的決定和旨意擬定,便順其自然的橫空出世了。
那便是饒州地方藩鎮既然不愿意出力剿匪,天高皇帝遠的朝廷也管不到這么遠,卻正好給了當時朝廷一個借口來說。那便是既然你藩鎮傳送了文書來京城,皇帝如果不派人剿匪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