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實際情況是,如果從周圍的州府派人過來的話,饒州一定會找更多的借口。如果從朝廷派大軍更是個笑話,一來如今的朝廷已經沒有這個實力,二來也不是什么重大的軍事行動。不過臆想中興的皇帝還是找到了威武的借口,便順水推舟的派出人去剿匪行動。
對于當時文武官員滿朝的京城來說,能夠被派出地方州府外任的話,既是一種晉升的機遇,也是一種被流放的悲哀。可能當年朝廷派出倪亞到這里來,便是因為各種原因綜合在一起。
有人揣測倪亞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是為了替皇帝出來炫耀文武。不過后來看到倪亞的所為,有人質疑非是大家猜想的結果。反而有人認為,倪亞可能是皇帝的親信,但是為了架空當時的皇帝,被朝中一伙別有用心的人排擠出來。或者在當時的情況之下,有人直接認為是倪亞自己的原因,是倪亞在朝中得罪了某位大佬。
反正不管當初情形如何,如今都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是當時朝廷既然已經派出了人去,皇帝還是給倪亞將軍配備了一支幾千人的隨軍隊伍。也為了讓倪亞安心替朝廷固守此地,給倪亞配備了精良的裝備來武裝。
想必當初倪亞率領著隊伍,一路浩浩蕩蕩的來到這里,饒州地方的藩鎮看到倪亞的隊伍,一定也有著幾分眼紅。因為當時地方藩鎮雖然天高皇帝遠,朝廷實際上很難控制,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朝廷要裝備一下幾千人的隊伍,還是比地方武裝要強出許多的。
隨后倪亞順利的蕩平了四處的匪患,皇帝和朝廷自然是正中下懷的高興,作為地方藩鎮的饒州,自然有些啞巴吃黃蓮的感受。皇帝預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大筆一揮便為倪亞專門封了一個倪亞王,讓他享受倪亞這個地方的封地。
在那個稱王還不能隨意的年代,這個封號對于一些將領來說,還是有極大殺傷力的。何況朝廷的用意很明顯,自此也沒有召回倪亞將軍,用意顯然便是遏制饒州的地方藩鎮。
其實這些都已經是過眼云煙,但是因為倪亞將軍的受封,不但鷹潭坊自此天下有名,而且倪亞王居住的地方,從此也改名為倪亞了。
當然如今的倪亞王早已經不在,朝廷也早就滅亡了幾十年。就是倪亞王他的子孫,也已經隨著戰亂和改朝換代去往四面八方,就是還有留在倪亞這里的后裔,都已經記不起先祖的輝煌。
雄石寨依然存在信江和上清江之間,也還是貴溪縣著名的關隘。不過如今因為改朝換代的原因,這里也已經不復當初的摸樣。但是因為如今在南唐國境內,屬于南方最大割據勢力南唐國的疆土,倒也有幾分悠閑的意味。
這里身處南唐國疆土中間位置,雖然近年來南唐國經歷了幾次戰役,但是戰火沒有波及到這里來。即使朝廷有征役之事,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已經是極為難得的了。
平時難得有大的戰事,雄石寨當年修建的軍事幾經修繕,如今高高的屹立在兩座山之間。寨門下大大寬寬的寨門通道,如今成了當地百姓交易的一個地方。就是寨門上守關的將士,也已經習慣了這里的平靜。
如今的倪亞還比較熱鬧,就在雄石寨下不到三百米的左側,靜靜的信江緩緩流過這里。江面上也停留有五六艘小斗艦,這也是南唐國駐鄱陽湖水軍的斗艦,平時派遣在這邊常駐協助雄石寨的。
雄石寨因為這支駐軍和信江里的水軍,在饒州更是大大的有名了起來。平時軍營就建在雄石寨右側的平地,雖然規模不是太大,但是和倪亞這個小鎮相相對望著。
淳樸的百姓似乎很接受身邊的軍營,平時雄石寨寨門延伸到倪亞的這一段幾百米的路段,居然慢慢成了當地百姓集市的路段。最多的便是信江里捕撈上來的江魚,和周圍山野里的野味。
本來挨近寨門的地方,作為地方的軍事,怎么也不會允許百姓靠近。但是因為這雄石寨不少將士,都是這里本地人居多。何況平時這里又極為安逸太平,如今饒州的指揮使知道這邊的情形,也大多睜只眼閉只眼的不管。
當然,這里軍寨的指揮之所以這么大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這個地方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保險所在。倒不是因為倪亞它當初的輝煌,而是因為這里也是另外一個有名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