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神仙告訴他們,這個張遇賢是羅漢轉世,是下來凡間普度眾生的,大家可以推舉張遇賢為主,于是大家便相信了。只能說這個時代的鬼神威力太大,張遇賢自此順利成為了這些盜賊的首領。
后世的史書記載,離著張遇賢起事也不過幾十年,這些事件和傳說當是可信度極高。而且,史書是占據中原的大宋所書,綜合了南漢國和南唐國的史書,那就更不會編造了。
當時在有心人的推舉下,張遇賢居然自號中天八國王,在博羅便改元永樂,而且還設置了官屬,短短時間里在張遇賢的周圍,便匯聚了幾千隨眾。
后來作為當年參與征剿作戰,其中當事者有人分析,當年張遇賢能夠稱王,最主要還是得到了神授。因為在五代這個時期,各地借稱神仙名頭起事的太多,何況當世佛道昌盛,民眾信仰者居多。
至于張遇賢所遇的神仙是誰,居然沒有人見過這個人的真面目,自然也就不知道這個神仙是誰,但是有人揣測,這個神仙就是在張遇賢失敗之后,都可能還存在于世間。
因為這個神仙從出現到消失,一直都沒有可以接近過,神仙自有神仙道,那是普通人可以揣測。至于張遇賢的出現,那是他的運道使然,他后來的失敗,自然便也是他的運氣了。
不管張遇賢后來如何,大家最感興趣的,自然還是當初點撥他的這個神仙。他或者她究竟是哪路神仙,許多年以來大家都在揣測,雖然沒能見過,卻更令人思考和神往。
雖然沒有人見過神仙,不過這個神仙有一個顯著的標志,那便是服侍神仙的人,都穿著紅色的服裝。
其中張遇賢在還沒有得到神仙認可的時候,神仙在博羅縣降臨之后,身邊隨后有兩個使者。這兩個使者一男一女,都是穿著白底紅蓮服侍的少年男女。因為張遇賢的緣故,兩個使者對外聲稱,自己是神仙座前的紅蓮使者。
于是,當時擁護信仰張遇賢的人,都以身著紅袍為榮。張遇賢自己更是渾身上下素紅,當時人稱應世紅衣羅漢。就是后來張遇賢被推舉為盜賊首領,他的部隊也全部是身著大紅,嶺南地方把這支部隊稱為紅蓮渡世軍。
不過當時雖然劉玢不務正業,但是高祖皇帝劉巖留下的家業還是牢固,加上劉玢的幾個兄弟比較能打仗,把張遇賢幾乎趕盡殺絕。張遇賢無奈只好避向嶺外地區,其中問神仙以后的方向。
當初神仙明確的指導說“應當過嶺攻取虔州”
虔州當時是剛剛被改朝換代的楊吳,號稱大唐后裔的李家南唐的地盤。較于京城金陵來說雖然有些偏遠,但是是屬于接轄閩地和嶺南的重要州府。
南唐派遣了朝中能將賈浩鎮守,誰都沒有想到張遇賢會突然前來襲擊。
后來南唐的史家分析,張遇賢在嶺南受到重挫,偷襲虔州是戰略轉移的計謀。因為張遇賢不在嶺南那邊生事,嶺南的軍隊不會拼命去殲滅。當然嶺南要完全殲滅張遇賢,付出的代價肯定不菲,對于剛剛登基的劉玢來說,還有些得不償失。
當然,南唐的史家也分析,如果當時劉玢一力剿滅張遇賢的話,就可以完全掌握嶺南的大權,也不至于后來被膽大的弟弟劉晟擊殺。劉玢雖然逼得張遇賢逃向了南唐,而且襲擊了虔州的地盤南康,但是也留下了個軟弱的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