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配朱鳥,
秩禮自百王。
祝融五峰尊,
峰峰次15昂。
杜工部在望岳詩里,開篇就形象的點明,南岳諸峰的山態,當真宛如朱鳥展翅。
自古便說南岳有七十二峰。
確實在后世可以高空俯覽的時期里,大家可以看到在南岳方圓八百里的范圍里,南以衡州回雁峰為首,北以潭州岳麓山為足,中以衡州祝融峰為主,組成了著名的七十二峰。
而這個時代的人,自然無緣得見全景,只知道七十二峰的壯闊。不得不感慨古人的偉大,居然可以想象到描述中的美麗。就是到了后代,都可以一一證實其中的準確性。
當然,可能很多人都記得其中最高的五座山峰,祝融峰、紫蓋峰、芙蓉峰、石稟峰、天柱峰,卻很少有人知道南岳諸峰為首的回雁峰。
其實自歷代以來,衡州回雁峰的大名都聞名遐邇,被冠以南岳第一峰。
其實它更是后世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著名的平沙落雁的主景區。而平沙落雁的大名更不需一一表述。
回雁峰的山峰并不高,才不足百米的高度。但是它地處湘江之濱,更營造了后世衡州有名的雁峰煙雨美景。
至于歷代的文人墨客,更是不泛其人在回雁峰留下名句。
初唐時的王勃,在他的名篇滕王閣序里有“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佳句。令后人遐想湘江邊,那令人流連忘返的美麗。
中唐盛世大詩人杜工部,不但曾經身居衡州,更是在回雁峰留下了無數的佳句,其中便有“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等。
人說北雁南飛,至回雁峰而棲,再不南行,然后再自此而北返,故此地被人稱為回雁峰。
自南北朝至前朝唐時,中原諸如錢起、劉禹錫、柳宗元、杜荀鶴等大家詩人,都曾在衡州留下了膾灸人口的詩文。
文因景成,景借文傳,故回雁峰名揚天下。
但是看到回雁峰的高度之后,許多人很難想象到,這便是聞名遐邇的回雁峰。即使是本地的百姓,除了世世代代在此生活的,往往一些新遷徙而來的,都很難重視這座小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