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在唐末那逐漸動蕩的年代里,各地割據藩鎮逐漸成了氣候,就是在任何時候,鹽業作為朝廷主要的資源,一直便禁止私底下販賣。而那些販賣私鹽的人,輕則抓捕重監入獄;重則就地處決斬殺。而當時膽敢跟隨一起販賣私鹽為生,想必錢王年少時的膽魄非是常人可及。
如今錢王已經不在,但是錢家子孫依舊把持著吳越天下,三代襲位以來,已經延續了五位吳越王。只看如今吳越的景勝,百姓都估計錢家自會世代榮昌下去。家家都把錢王當成了生佛,如同圣人降世一般。故而平時鄉間對錢王各種各樣的傳說,自也是褒獎之余屢禁不止。
但是大家都比較認同的便是,有人說他自小常常和伙伴游戲,便喜歡到居住的石鏡鎮附近看鎮守的兵卒跑馬射箭。然后他便會把小伙伴們組織起來,編隊如同兵卒一般進行操練。當時鄉里有相士看到之后,對鄉人贊言“此真貴人也”
錢王在十六七歲時,再次真正苦練弓馬長矛,更是熟讀孫子兵法,及冠之年后到石鏡鎮投軍。當然他真正出人頭地之時,便是乘著黃巢起義天下大亂。當時他跟隨在鎮將董昌身邊屢立戰功,光啟三年887,董昌因功升任越州紹興觀察使,自錢塘杭州移鎮浙東,朝廷便升任錢王為杭州刺史。
自此錢王獨據一方,漸成氣候。
后來不管是率兵翦除薛朗、劉漢宏,還是奉朝廷旨令圍剿妄自稱帝的狂人,也是他的故主董昌的過程中,朝廷都任其獨自發展,使得錢王剿滅董昌之后,真正的占有了兩浙之地。
隨后朝廷因為政事無法南顧,更以錢王為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赦封為朝廷外姓親王。自此使得錢王一飛沖天,從地方藩鎮諸侯,真正做到了外姓親王。從最初的越王到后來的吳王。真正改為后世人知曉的吳越王,卻是到了代唐而立的朱溫后梁手里。
有人詬病錢王作為大唐朝廷的親王,不去為國出力肅清,卻去效忠篡位代唐的后梁。但是只有少數人明白,吳越國歷來便因為地狹兵少,如若真的完全獨立,或者不思自度,只怕很快便要滅亡。因為當時吳越國左有五代兵力雄壯的楊行密,右有不甘寂寞守在尾后的小閩國。
當時依附于中原朝廷,在得到朝廷的一些認可后,既可以免于輕易被周邊勢力圍剿,免除了境內百姓的刀兵之苦,還有重要的一點便是獨立。
因為錢王一邊向中原稱臣之后,一邊則在境內自為地方割據。不管錢王當時的選擇如何,境內的諸多百姓卻因此而太平。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感恩錢王的功德是必然的。
從錢王就職幾十年以來,境內百姓延續了幾代人。大家不知道有中原朝廷,只知道天下是錢王子孫的。而從錢王到文穆王錢元灌,也正是中原從后唐到后晉更替的十年。中原政權反復更替,而吳越錢家國祚不止。
尤其到了錢王第三代,雖然受位的子孫時間不長,勝在都順利過渡。就是有老臣三朝宿將胡進思欺主,卻也因為錢王的威信,和錢王在兩浙境內的口碑,使得這些以臣欺主的老人,都不敢自己取代錢家子孫。
如今從錢王兒子文穆王之后襲位的,乃是文穆王第六子錢弘佐,雖然襲位不過幾年,但是也順利的交替到第七子錢弘倧,其中曲折不亞于歷朝歷代政權的更替。這兩位主子也是頗有抱負之人,無奈錢弘佐英年早逝,這錢弘倧卻是被老臣趕下了臺。
帝王之家的兇險,歷來便不是普通人可以參與。如今錢弘倧遜位軟禁,吳越國的大位過渡到了文穆王的九子錢弘俶手里,如今轉眼已經有十余年
羅衫葉葉繡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