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人所在的地方,更是溪口鎮有名的龍歸酒樓,如今正是午時用餐的高峰期,酒樓里自然是人山人海。
雖然不過兩層的格局,但是可見食客盈門。雖然鄉里不過簡單吃食,但是傳說當年錢王在這里吃過飯,所以這里的生意可以說是十分的火熱。何況江南一帶歷來食材豐富,加上兩浙一帶太平日久,故而大家在吃食上,比一般的藩鎮還是要精致講究了許多。
這留著八字須的說書人,雖然不是溪口本地人,但是說的一口浙西腔也算是有些味道。這些年兩浙也遷來不少人,大家對這個口音操著官話的說書人,還是極為歡迎。看他雖然一襲布衣芒鞋,雖然不是小康人家,但是談吐不凡倒也氣宇軒昂,大人想必認為他也是兩浙的人氏。
不過他在這龍歸酒樓說書,雖然時間不是太長,但是因為他說的故事邏輯合理,比別人多了幾分風趣,更是加上一些世人的見解,倒是比書上記載,和老學究來說有趣的多。從開始到已經有半年多了,大家都喜歡聽他講故事,便也都知道他叫謝先生。
而且此人自稱謝靈運之后,這倒是令人極為驚訝,雖然有些無從考究,當然沒有人真去查詢此事的真偽。安定的世人多包容,不管這謝先生表現如何,但是至少對于他多才多藝的表現,如今倒是很多人喜歡他。
這日聽他洋洋灑灑的說了一陣錢王,許多在座的老顧客早就有些厭了,但是大家還不能公開說不能說。畢竟如今兩浙是錢王子孫的天下,而且還是天下太平的日子,誰愿意閑的去得罪朝廷。不過看他們不以為然的神色,自然是有些不耐煩了。
倒是幾個浙東口音的外地客人,在一旁一邊吃著,一邊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出聲詢問謝先生,無非就是錢王當年的八卦。因為有這幾個人的攙和,自然便使得氣氛格外好,就是一些往常聽過的老客,都會不時回應著。那些有些不耐煩的食客更是不敢張揚,這時看到謝先生停下來,倒是長長的舒了口氣。
酒樓的老板張福全,據說是這溪口本地人,祖宗四代便是以這酒樓為生。今日看到食客盈門,本來在二樓有些老客戶在作陪,聽到一樓陣陣問和,便也負手下來看看場面。他雖然不過三旬年紀,如今在這溪口鎮也算薄有名氣。因為開酒樓賺錢只是其中一點,倒是為人口碑還算不錯。
緩緩的掃了一遍場中諸人,熟客看到自然頷首點頭示意,張福全滿臉堆上笑意,因為這些可都是自己衣食父母。最后眼光落在謝先生身上,張福全眼中更是欣慰,感覺自己當初眼光不錯。這說書的謝先生當初能夠在酒樓立足,倒是因為當初張福全沒有去干涉的緣故。
他歷來知道,世間多奇人,自己充其量不過一世俗商戶。歷來便說俠義多是屠狗輩,張福全深深明白這一點,所以當初謝先生要在酒樓說書,他竟然沒有拒絕謝先生的要求。如今看來這個選擇是正確,不但天天生意爆滿,而且龍歸酒樓大有成為溪口第一的跡象。
酒樓里的小二們,也都對這個說書的謝先生十分崇拜。因為謝先生說書精彩的原因,不但招來不少的客戶,往往有些食客一高興便會打賞。不但有謝先生的,有時一些小兒自然要沾光。就是一些小兒沒有沾到打賞,謝先生必定會大方的把自己得到的,拿出來一部分給大家分享。
如今小兒們倒是比這老板還喜歡謝先生,這點張福全也是知道的,于是平時對著這謝先生更加看重。因為這種對錢財絲毫不在意的人,豈是普通百姓和學究可以做到。即使不是江湖上的奇人,那必定也是游戲人間的灑脫人物。
唐人灑脫不羈,五代時幾乎延續著這種風氣。兩浙之地繁華,自然比著別處更是勝過。平時在這酒樓雖有不少各家的女眷,但是張福全看來也是有數的。不過如今張福全倒是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便是因為謝先生的到來,不但食客增加了許多,就是各家女眷都增加了很多。
平時最盛時,往往就有人提前預定座位,如今在溪口鎮已經成為了美談。張福全自然得意,可是他也沒有得意忘形,因為他深深的知道,廚師還是那個廚師,小二還是那些小二,老板也還是自己。唯一不同的是,生意比以前好上了太多,這原因不用說,也是得益于謝先生這個人。
張福全極目四望,今日果然又有不少女眷,而且有幾家還帶著面紗。張福全雖然有些驚訝,但是也沒有太在意。因為幾天前,據說鎮東林家的大小姐就來過酒樓,那可是朝廷侍郎本家的子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