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換個十來張席,那不算啥,可你要是幾百張出去,那就是投機倒把,要犯錯。
年輕人就知道吵吵。
他背著手,后腰插著長煙袋,悶聲不吭地往家走。
四寶兒急著回家和大軍他們玩兒,一溜煙地跑了。
孫老支書一回家,發現家里不像平時那么鬧哄哄的,反而很安靜,因為安靜所以顯得屋里說話聲音就很清晰,是兒媳薛明霞和個男孩子在那里說話。
他站在那里聽了一會兒。
聽著聽著,他就覺得大軍這孩子真是不簡單,小小年紀有如此見識。
他也是老人精兒了,孩子是被大人教著說話還是自己了解才說這些話,他完全聽得出,畢竟自己倆兒子倆閨女,還有十來個孫輩呢。
他進屋,叫了一聲老婆子。
薛明霞立刻出來,“爹,我二弟妹他們來采風,大軍小嶺帶著同學們過來秋游,我娘領著他們劃船去了,就大軍在屋呢。”
為了給大軍和公爹安靜的聊天環境,薛明霞把孩子都打發去找奶奶劃船了。
大軍起身朝著孫老支書問好。
孫老支書朝大軍笑笑,長得俊的孩子多,可像他這般小小年紀氣度如此沉穩的卻少見。
以前也見過幾次,孫老支書一直挺喜歡大軍。
他笑道“大軍,你們剛才說的是什么”他視線落在桌面那一沓子紙上。
大軍“我小姑父的侄子在京大學習研究經濟和商務,他要寫一篇論文,就請我小姑父幫忙收集咱們省的一些資料,我瞧著挺有意思,想著爺爺您是支書,就拿來給您看看。”
薛明霞都呆了,這孩子真能說
孫老支書卻沒懷疑,薛家有什么親戚他是知道的,畢竟過年過節的孫天亮也得陪著媳婦回娘家的,一聊都知道。
他自己就是讀過私塾的人,喜歡讀書,也喜歡讀書人,所以對顧孟昭等人格外看重,也格外喜歡擅長讀書的大軍。
顧孟昭當初在大楊灣寫的牲畜養殖以及常見病癥那本小冊子如今可火呢,不只是本縣傳閱,就連其他縣也紛紛搶購。
孫老支書也買到一本,拿回來讓養鴨場的知青們也好好讀讀,因為顧孟昭也提到雞鴨鵝的養殖方法。雖然他也不知道人家顧孟昭怎么就那么厲害,明明城里出身竟然就能把養雞鴨的事兒說得比他們還透徹清楚。
他戴上老花鏡,拿起大軍那篇文章來看看,看之前他沒什么想法,看了幾句話以后他眼睛就越來越亮。
這篇文章不只是分析了當前的經濟形勢,還分析經濟結構,有理有據
紙上還貼著大軍從報紙上剪下來的經濟新聞,還有他從廣播里摘錄的一些政策要點,甚至還有省委、市委的一些談話報告剪貼,然后他后面做了總結,從一些零碎的信息里抓取自己需要的點。
他用來說服老孫支書的點就是本省經濟政策的轉變以及對投機倒把新范圍的劃定。
大軍對這篇文章非常自信,他請顧孟昭潤過筆,還念給家里人聽,又特意找梁劍云把關,最后才定稿。
梁劍云都說寫得很好,有理有據,言之有物,他就不信說不服一個大隊老支書。
果然,老孫支書看得熱淚盈眶,很是激動。
這里面有些觀點和他不謀而合,可他說不這么好,人家說到自己心坎里了。
大軍不疾不徐地道“爺爺,實踐出真理,經濟發展是沒有固定公式來計劃的,只能根據自己大隊的生產環境和人文環境來摸索。”
老孫支書瞅著他,“你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