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青青但笑不語,不做評論;
實在是,朝堂上的事情她了解的并不多。
這個時空這個朝代在她上輩子認知的歷史中,并沒有出現過,以前也只是因為科舉文的原書所以自以為對未來掌握了許多。
可是現在,她知曉那本所謂的科舉文,實際上是一本假書。
就不會再那么的自以為是,用她原有的認知里理解現在的一切了。
倒是一旁經過的黎老頭幽幽的補充了一句“不是應該的嗎讀書是自己出錢,當官有人給發錢。”
方青青
方青青就覺得,公公說的真是太對了。
發好了面之后,就要開始做巧饃饃了。
這些都是女人家的活,黎大郎幾個粗手大腳的石氏怕他們做不了,直接打發了去院子里干粗話。
快過年了,院落里要打掃的干干凈凈,家里的水缸要裝滿還有院子里的雜物等等都要收拾一下。
總而言之,諾大的一個院子里怎么可能沒有活干,只在于你有沒有這個心去干。
打發了老頭子和大號的兩個兒子,石氏就帶著兒媳婦們做巧饃饃,還特意問方青青她喜歡在里面加些什么東西。
“只要是娘做的,我都喜歡。”
于是石氏就樂開了花,也難怪三個兒媳婦中她最喜歡的是青青,瞧瞧人家這小嘴多會說啊。
春聯什么的,孩子們已經寫好了,然后石氏再帶著兒媳婦們剪窗花。
吃食大部分都是家里自己做的,不過石氏也還是買了一些,主要是京城特有的點心零嘴兒。
不但是孩子們多,大人們也都可以見識一下,京城里面果然是各種好。
成衣鋪子里面的衣服鞋襪都有,那些樣式花色都很好看,以前在安順縣可都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而吃的東西種類也多,方青青更是趁機把自己以前囤積在空間里面買到的特價商品拿出來許多。
可以說是痊愈了的病人送的,也可以說是自己在外面看到了特意買回來的,反正她天天出門黎家人也不可能個個守著。
收到了禮物大人孩子都很高興,唯有石氏,一再的囑咐
“這可是青青自己掏腰包給你們買的,你們要有良心,要記得弟妹三嬸的好。”
黎大郎黎二郎黎大嫂黎二嫂均已經麻木,沒什么好妒忌不平的;
這要是黎三郎看到了,又得感慨,媳婦娶進門兒子丟兩旁啊。
老黎家的巧饃饃一貫都是石氏帶著兒媳婦們做的,去年是因為難得吃到了許多餃子就沒有做。
今年看老三媳婦想要,石氏才又想起來這一遭,論起來做巧饃饃家里廚藝最好的黎大嫂都比不上她呢。
主要是石氏有一個妙招,這可是她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
就是揉面的時候加一小塊豬肉進去,這樣呢蒸出來的饃饃更加的香甜松軟也更加的好吃。
不但要做的大要做的喜慶還要做的好看,因為大年初一的時候,家里蒸出來的巧饃饃那可是要端出來請村里的鄉親們一起品嘗的。
在這里,石氏是打算到時候全部用好看的小碗裝了,一人家里送一碗過去。
反正也只是小麥粉做的,花費不大。
而且一般鄰居之間來往也不都是那種愛占別人便宜的,往往這家做了好吃的分給隔壁鄰居。
然后鄰居家做了什么也會拿過來分給他們吃,有來有往嘛,正因為這樣才有了“遠親不如近鄰”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