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搖頭失笑,拍了拍方青青的肩膀,說道“確實,是我想多了。”
老了老了,不服輸真不行,都沒有年輕小娘子看得開。
既然如此,不會給三郎丟臉的話,石氏決定還是按照以前紅橋村的習俗來辦年貨。
反正都是孩子們愛吃的,而且現在家里更多,想必可以準備得更好。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凍豆腐;
二十六,燉豬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這是以前方青青非常熟悉小時候課本上有還背誦過的民謠,就是不知道這個時空有沒有主要是不知道老黎家人熟悉不。
所以方青青并沒有念出來,但是她知道,安順那邊富裕一點的過年可能會包餃子。
白菜豬肉餡的,韭菜雞蛋餡的,想起之前吃到的大嫂做的餃子方青青都要流口水了。
就算不做餃子,哪怕家里一般的也會發面蒸饅頭。
而因為跟老三媳婦談過,現在石氏又重新底氣十足起來。
就像方青青說的“娘,不管您是官夫人還是鄉下老太太,您都是狀元郎的娘。過去十多年,您將三郎哥哥養大了而且養得很好,就證明了您做的是對的,繼續按照您的想法去做唄。”
哎喲,石氏恍恍惚惚起來,她將三郎養得很好
三郎能中狀元都是她的功勞
好像有什么不對,石氏也說不上來。
但是吧,她也就不再含糊,打算按照過去老家的習俗準備過年的東西。
而且青青也是紅橋村的,他們老黎家還一大家子都進京了,可是老三媳婦卻不是啊。
這樣一想,石氏看著兒媳婦就滿眼的慈愛,更加想著要當親閨女那樣疼愛。
既然如此,過年就做以前紅橋村村民最喜歡的巧饃饃,青青一定喜歡
所謂的巧饃饃,意思就是比一般的饃饃更加的喜慶討巧,饃饃做好之后在上面點綴紅糖紅棗花生等等。
也就過年才會這么做,討個好兆頭,來年大豐收
臘月二十八的這一天早上,老黎家的人一大早都起來忙活。
食鋪已經暫時休息,三毛四毛都沒有再去書院,而黎二郎也不再走街串巷的到處打探。
唯有黎三郎,他還要上職,據說皇上那邊要到明天下午才封筆。
也就是說,整個朝廷的官員都要到明天才能放年假呢,皇帝陛下太過于勤勉所以大臣們就只能更加的勤奮有沒有
就連石氏這個有了媳婦忘了好大兒的惡娘親都開始感嘆“當官居然這么累的嗎假期竟然比讀書的時候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