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葉上的晨露漸晞,太陽升過屋檐魚鱗排列的青瓦,又升過庭中槐樹的枝梢,樹上鳥雀清鳴,與里中陣陣誦書聲應和。
荀柔抱著樹干,探頭望向開敞的中堂。
堂中三足的銅盆貯滿了炭燒得正旺,平整光滑的青磚鋪地,放著木質三寸高的坐榻,榻上鋪了繡花的方墊,半人高的銅鶴燈臺安放在屋內四角。
端莊又古雅的宅院,不是他家,是二伯父荀緄家。
祖父荀淑八個兒子中,荀緄伯父行二,字仲慈,為荀家二龍,大伯父早逝,荀緄伯父就是他們一支的長者。
伯父官做得最大,舉孝廉,先后歷任尚書郎和濟南相,半年前,才以老病辭官歸家。
尚書郎就是內閣秘書,而濟南相則是二千石高官,大概等于副省級,這職位將來曹老板正好也干,可以說頗有緣分。
荀爽今天穿著靛青深衣,月白衣緣在席邊舒展,端坐如松,全不似往日閑散。
與他對坐的儒服老者,須發斑白,儒雅溫文,姿儀翩翩,連皺紋都帶著文氣,正是二伯父荀緄。
伯父下首侍坐的兩個清秀少年,容貌略有相似,是兩位堂兄,昨日見過的十一兄荀衍,以及十六兄荀諶。
伯父本人很厲害,但他有三個更厲害的兒子。
荀衍在官渡之戰后,替曹操鎮守鄴城,發覺高干叛亂;荀諶憑三寸不爛之舌,為袁紹說下整個冀州;至于荀彧德行兼備,名重天下,冰清玉潔,瑰姿奇表,總之,吸引迷弟無數的男神,大漢尚書令荀令君。
宋朝迷弟裴松之,因為三國志沒夸荀彧顏值,耿耿于懷,特地不惜篇幅,記載禰衡事跡和當時人夸贊的話,為后世留下寶貴歷史資料。臣松之以本傳不稱彧容貌,故載典略與衡傳以見之
此時的男神,年方九歲,尚未束巾,長發垂髫,一身雪青色深衣,腰系玉佩,眉色疏淡,目若星子,膚色潔白剔透,宛然如玉,已經是個十分好看的小哥哥。
“二十二弟想進去聽大人們談話”荀彧溫聲問。
“可以嗎”荀柔回過頭。
不會被趕出來吧
“自無不可。”荀彧淺淺一笑,輕輕招手,“隨我來。”
荀柔連忙跑到他身側,扯住他的袖子,“阿兄,以后叫我阿善吧。”二十二弟太多二了。
童子睜著圓圓的眼睛仰頭望來,眼瞳清澈明亮,荀彧不由莞爾,手腕一轉,牽住他,“好。”
繞過一段圍墻,來到一間瓦屋,一靠近荀柔就聞到屋內飄出的香氣,頭上不由升起大大的問號廚房
只見堂兄取了一只陶罐,在水缸中汲了水,帶他到屋檐下,低聲囑咐,“伸出手來。”
荀柔乖乖伸手。
水瓢傾斜,水淅淅瀝瀝澆下,從手腕到手背在到手指,細致的沖淋過一遍,水落在順著檐口一排的青石板上,流入石板下的排水溝渠。
荀彧又自袖中掏出一塊白色絹帕,拉過荀柔的小手,替他擦干。
絲帛觸感柔軟,帶著一絲好聞的香氣,荀柔忍不住笑。
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還能有這樣的待遇。
“怎么”荀彧垂頭望來,容顏在陽光下越顯白皙,眼瞳清湛有神。
“沒什么,”荀柔仰頭,“阿兄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