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微微抿唇,頷首露出一絲赧然,低頭舀水凈手,“你我兄弟,不必如此隨我來吧。”
廚房之內,木柴整齊的堆在墻角,靠窗有土灶三口,多層的架子上擺著陶器、漆器的盤盞,有些承裝了洗凈的食材,房梁上掛著肉干和魚干,正是東漢時候的廚房。
這廚房的高度,對他的身高還挺友好。
一個頭巾裹髻的女子跪坐砧板前,正捉刀切菜,回頭來看見他們,眼神一轉,沖他們一笑,梨渦微現,也不等荀彧開口,指了指放在矮幾上的案盤,“婢子正擔心不能及時送去堂上,彧郎君恰好就來了。”
“請讓我為大人送去。”荀彧道。
女子點頭,“多謝彧郎君。”
荀柔湊過去。
黑漆紅紋云腳漆案里,放著一碟切成條的米糕、一碟圓圓的芝麻餅,兩盞琥珀色清澄的液體,不像茶水,聞著有些香甜。
荀彧拿起一塊糕遞給他,“尚未到朝食,阿善若是餓了,先吃糕吧。”
他不是因為餓不,其實還是有點餓算了,放棄解釋,荀柔拿起糕咬了一口。
米粉磨得很細,米香濃郁回甘,大概加了糯米,黏韌清香的口感有點像粽子。
等等,他真不是來開飯的,“阿兄”
荀彧微微一笑,端起漆案,“如此即可,我們走吧。”
荀柔跟著他回到前院,走上堂,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熟練且自然,荀令君,原來是這樣的荀令君。
堂上幾人聽見動靜,一道向門口瞧過來,卻見一高一矮,兩個童子相攜而來。
捧案在前的童子靈秀通雅,行步沉穩,案上水盞都紋絲不動,身后三尺小童雪白可愛,一手舉著半塊米糕,步子雖小卻邁得歡實,唇角上翹,天然帶笑,一看即讓人歡喜。
年長的童子先走到門口,回頭耐心等待落后的小童,待小白團子笨拙的爬上臺階,來到身邊,這才一道上堂。
幼子舉止具是一派自然可愛,望之足以解憂,荀緄與荀爽不由相顧一笑。
荀衍起身上前,接過食案,將盤盞擺在兩位大人面前,年少的荀諶看向荀柔,對他眨眨眼,笑著伸手點了一點自己唇角右下。
荀柔趕緊拿手一抹唇角的殘渣,緊張的觀察了一下兩位大人態度,悄悄挪到荀爽旁邊坐下。
荀爽含笑瞥了他一眼,抬手在他頸后輕輕一拍。
“丘縣君頗慕荀氏家風,岸亭亭長為劉氏子弟,阿弟歸家之事,族中里中亦不會多言,”荀緄繼續著話題,“只是,畢竟小心為好,見過縣君、亭長,再見過太丘公,看他老人家如何說。”
什么意思荀柔眨眨眼睛。
“諸事勞兄長費心。”荀爽恭敬道。
“兄弟之間,何須客氣,”荀緄道,“今春疫厲,漢水上下尤甚,常青怎么沒隨你回來”
荀柔記得,常青是他哥荀棐的字,雖然哥哥娶了嫂嫂,不同他們一起住但是,有疫病
“常青娶妻涅陽張氏,已入葉縣為吏。”荀爽道,“疫厲橫行,百姓疾苦,正當他為國效力之時。”
“涅陽張氏”荀緄皺眉凝思片刻,“我記得何伯求曾評議一個汝南張氏子弟,思精、韻不致高,后當為醫,莫非是那一家”
“所娶正是仲景之妹,”荀爽點頭,“阿善幼年嘗病,我求醫于張伯祖,仲景從伯祖學醫,懷仁慈之心,天賦卓絕,醫術已高于其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