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起兵造反,消息傳到雒陽之時,荀柔正在何進的大將軍府,參加宴席。
可能有人勸過何進,又或者何大將軍自己想通,總之,何進已無對荀柔驟得兩千石侍中的芥蒂。
本來,荀柔若真要仗著潁川士族與未來帝師身份與何進相抗,少說也還要十年。在此之前且不說變數許多,就是真的,現在大家也是合作期。
何進出身低微,亦自知才華不過中人,并不能引人拜服,一向以來都以胸懷寬廣、性情豪爽、善于納諫示人,也以此招攬各方英才為之所用。
若僅僅因為荀柔得了侍中,就疏遠戒備,顯然會影響他一貫形象,尤其在士人之中的好感。
他人可不會往深遠出想。
總之,天子任命士族出身的荀柔為侍中,這至少讓大家認為,這是一個天子正在變好,逐漸減少對宦官仰仗的信號哪怕荀柔如今才十五。
所以,今日大將軍府設宴,荀柔成為了宴席主角。
何進請來京城中高官、豪門子弟,親自一一為荀柔引薦,可以說做足了顏面。
“這位是”
“哎,”坐在席間,形容富態的中年人擺擺手,笑呵呵道,“何將軍不必勞煩,在下認識荀侍中之時,侍中還是未及五尺的小童嘞,只是不知侍中是否還記得我,若是記得,到雒陽為何不至我家。”
“張司空說笑了。”荀柔施禮,“司空貴為三公,夙興夜寐,為國事操勞,柔一介微末,豈敢上門打擾。”
張溫頗為受用的撫了撫胡子,端起盞,“奉公為國,乃是分內之事,豈敢言勞累。”
可不是嘛,幾千萬錢都花了,不好生體驗,豈不浪費
“司空真是國之棟梁。”荀柔也端起自備米湯。
這年頭酒液渾濁,味道又淡,真是比后世好造假多了。
“先前司空府中還有人議論,以為荀侍中少年顯貴,未免年輕氣盛,”張溫道,“我當時便駁斥之,必無此事,侍中自幼禮儀端謹,從無失禮之處,且性情沉靜,絕非輕浮之輩。”
“謝司空替我說話。”
這莫不是無中生友系列之無中生人。
“嗯,”張溫繼續道,“你少年得官,乃是天子一手提拔,當忠心體國,方能報答天子大恩。”
“多謝司空教導。”
“這位是”何進介紹下一位。
“何大將軍忘記了,”席上中年笑道,“我可是在將軍之前做潁川太守,豈能不識潁川神童”
“哎呀,”何進連忙笑著,一拍額頭,“正是,正是,是我疏忽忘記了,哈哈。”
“哈哈,許多年過去,大將軍一時忘記也正常。”楊彪笑得頗有風度。
“哈哈哈。”何進也笑得瀟灑。
“見過文先公。”荀柔眼見二人對笑,差點替他們尷尬。
潁川太守任滿,入京為司隸校尉,這是先前慣例,然而楊彪卻中途轉任隔壁南陽太守,又以永樂少府入雒陽,又為太仆
所謂永樂少府,就是掌管太后所居永樂宮的官吏,負責工作伺候太后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