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將軍掌軍事。”
這句話補充仿若畫蛇添足。
“太傅也不得與前將軍爭鋒嗎”劉協問道。
“阿弟”劉辯斥責打斷他,“不可枉言,前將軍上書并非毫無道理,豈有相爭之語。”
荀柔向天子頷首致意,無聲表示贊同。
他初教劉辯之時,只隱隱設想。
見到少年的第一眼,他就知道,劉辯的確不是天賦聰穎,才能出眾的少年,那時候他只是想,將劉辯教得“像”一個,儒家眼中的優秀皇帝。
其實,不是很難。
懦弱仁善、妥協溫和,沒有主見善于納諫,如果能再加上簡樸、尊重,這簡直就是被士族稱頌的圣君。
士人把控天下口舌,這樣的天子,會被塑造得名聲極好,就如同明惠帝朱允炆仔細讀過史書,會覺得這個皇帝做得多蠢啊,但即使很久以后,在大眾的印象里,他仍然是悲情的,讓人同情。
董卓不是朱棣,他不姓劉,況且在歷史上,他也沒敢走上最高的位置。
他那時只想看看,如果劉辯活著,在將來的亂世會帶來什么變化。
直到在宮變那日,他發現劉辯比他當初希望的更加端方,更加肖似儒家“垂拱而治”的圣君。
這樣的皇帝,也許更好
“臣弟失言,多謝阿兄指教。”劉協乖乖低頭答諾。
“阿弟不必如此。”面對向來比自己聰明的弟弟,劉辯露出局促之色,緊張的將劉協扶起。
荀柔圍觀了兄友弟恭的一幕,這才辭別,挑起簾,走出殿宇。
耳邊一聲輕呼。
幽長的走廊盡頭,轉出一個雪白狐裘的小少女。
蒼白膚色,栗色卷發,峭鼻深眸,不同于中原女子的艷麗。
“渭陽君。”荀柔輕輕頷首。
董卓最寵愛的孫女。
狐裘下,少女一身紅色胡服,鹿皮小靴帶著歡悅快步奔來,身后二十余宮人穿著曲裾,踩著木屐,小碎步拼命跟上。
“荀太傅,竟在此遇見太傅,實在湊巧。”董白仰起頭,蒼白的皮膚下透出如霞的粉色,坦率又熱情。
荀柔頷首。
“我來想看看陛下的貍奴。”
少女嬌軟的聲音,帶著天真。
渭陽君董白身后的傅姆都要暈過去了,未婚的少女怎么能離外姓男子這么近
荀柔點點頭,“今日課畢,渭陽君自去便是。”
董白入宮與劉氏兄弟作伴,是整個內廷的默契。
整個雒陽城都知道,只待天子出孝,渭陽君就將成為皇后。
“我近來同白馬寺的大師學了一章佛經,大師夸我十分穎悟呢。”董白淺褐的眼瞳含著期待。
“女公子勤勉。”荀柔淺淺一笑。
少女頓時雀躍一笑,又憶起近來新學禮儀,連忙站立端正,“多謝太傅夸獎。”
荀柔再次告辭,玄衣頎長的身影消失,董白才回頭,發現天子和渤海王站在身后殿門前,想是出來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