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仨是運氣好,村里的一位老婦人心善,實在是瞧不過眼這事,尋了個機會,悄悄的將他們母子仨給救了。
從此,路老夫人帶著倆兒子過上了討飯過活的日子。
好在天不亡他們家,在路通判七歲那年,他們碰到了一個好心的夫人,看路老夫人帶著倆兒子討飯可憐,給了她一份洗衣服的活計。
好心夫人有個十一歲的兒子,看路通判機靈,還讓路通判做了她兒子的書童,從此開始識文斷字。
路通判的元配,正是這位好心夫人的幼女。
感情不感情的暫時不提,光是這份恩情,路通判對元配就不能不尊敬。
元配嫁給他第一年便生了長子,只是生產時出了意外,至此,她再不能生育。
至于什么意外路老夫人也不清楚,當時路通判的元配是沒到生產時間回娘家時意外早產,路老夫人收到消息趕到,孩子都已經生了。
上有大恩壓著,便是不能再生育,路家也不會更是不能對元配如何,何況元配還已經給路通判生了長子。
一家子就這般挺平靜的過著,至少路老夫人覺得挺平靜。
二兒子官途一路上升,二兒媳婦他們家雖是高攀但也并沒瞧不起他們家,家里家外一把抓,也孝順她,還給二兒子生下了傳宗接代的兒子,她還有什么好嫌棄的
直到七年前。
那時路通判剛到永安城任通判一職,那時路通判的元配身子已經不大好,時常咳血,平日里都是用人參靈芝這些金貴藥來吊著命。
也許是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路通判的元配就想給路通判納個妾。
只是這人選嘛
是元配自家的侄女。
祈寶兒聽到這時就是黑人問題臉,把自己的親侄女,給自己的老公做妾
這是什么奇葩想法
路家母子的三觀也沒碎,同樣的不同意這意見。
之后路通判的元配沒再提這事,路老夫人與路通判也倆都以為她已經歇了這心思。
有一天家里的下人突然匆匆的到府衙去找路通判,說是家里夫人不大好了。
路通判著急忙慌的回到家,路通判的元配又說她現在病得很難看,不想讓他看到,要和他隔著屏風說話。
然后讓下人端了杯茶給他喝。
誰知路通判喝完就倒下了,醒來人已經在床上,身邊還躺著一個人,而這個人,不是他的妻子。
路通判那時初接任,比現在還忙,待在衙役不歸家那是時常的事。
路老夫人因為欠著兒媳家恩情,一直在兒媳面前抬不起頭,所以也從來不去插手府上的事,盡量不在兒媳面前礙眼。
這就造成了,路府那時完全是路通判元配的天下。
路通判和路老夫人沒答應她納她侄女為妾的事,她嘴上沒說什么,但暗地里卻另有安排。
只是連她自個也沒想到,這中間還是出了差錯。
原本應該躺在路通判身邊的侄女,卻跟她兒子躺在了一起,躺在路通判身邊的,成了現今的路夫人元氏。,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