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話一點都沒有錯,周瑜本來是不怎么同意孫策攪到這件事情里來的,奈何孫策執意要如此,所以周瑜最終雖然沒有能夠說服孫策,但是卻讓孫策打消了全力一戰的想法。
周瑜很清楚,唐軍雖然從被三家實力諸圍攻,但是對于他們吳而言,能夠出兵的地方卻只有譙郡和廬江兩郡,但是譙郡有皇甫酈統領的近三萬戰兵,而廬江郡更是有孔信和紀靈統領的四萬戰兵,再加上各城池的郡國兵,實力不容小視。
再加上兩郡身后是實力更加強悍的汝南郡,也有四萬戰兵,而且是由唐王皇甫超博的義兄黃忠親自統領,實力也非同一般。
而吳國雖然名義是有五郡之地,但是也是四面臨敵,南面的吳郡太守嚴寒,西面有豫章的揚州牧劉繇,北面的齊國大軍也是關系惡劣,雖然這一次說是說停戰,但是周瑜卻不敢吊以輕心。
如此算下來的話,吳國真正能夠動用的兵馬就不過七八萬大軍了,以這樣的兵力想在唐軍手中奪下大塊的地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幾經考慮之后,周瑜定下了從壽春出兵安風,然后一直沿淮水西進的策略。如果能夠將整個淮水控制在手中的話,那么后面的事情就好做多了。只是,安風城內的唐軍實力也不弱,出兵的結果如何,周瑜自己也沒有多少把握。
五月三日,悄悄趕到壽春的孫策得到了河北戰事已經開始,齊國大軍也已經出兵唐國山陽郡的消息后,便再也按奈不住,下令揮軍西進,攻打安風。
隨著孫策的一聲令下,八萬吳軍分成水陸兩路,向著西面的安風城進發。
與其他諸國動輒數萬,十數萬精銳中軍不一樣,孫策起步晚,地盤小,所以經過幾年時間,也才湊齊了幾萬中軍,這些都是最為精銳的兵馬,包括步卒解煩、無難、羽林、武衛、山越五營,每營各五千人,騎兵虎騎營五千,再加上水軍兩萬。
游戲中的情況與歷史上吳國的情況不一樣,歷史上吳國的兵馬基本上都是屬于世兵制和世襲領兵制,所以孫吳的部隊建制分為五類,即中央兵、地方兵、諸將兵、諸王兵、準兵幾類。
但是在游戲中,卻與其他諸侯一般,分分精銳戰兵和郡國兵也就是守兵兩類,將領自己的手中并沒有什么私兵。戰兵除去最為精銳的中軍五萬外,還有近三萬被分布在各郡的治所城池中。再加上各郡縣城池中的守兵,每個城池基本上就是兩三千不等。
這一次,孫策出動的兵馬,除了中軍五萬精銳外,又調集了九江郡的五千戰兵和一萬五千郡國兵,再加上一萬的民夫,合計兵馬為八萬人。而在將領方面,除去孫策自己外,還有周瑜、丁奉、朱桓、劉勛幾人。
而程普、黃蓋、韓當三位老將,都被孫策安排前往吳郡、丹陽郡和下邳鎮守去了。
雖然郭嘉說吳國是抱著撿便宜的心思來的,但是皇甫超博卻依然不能放心,他也知道吳國可以出動的兵馬并不多,但是小老虎屬下的兵馬戰力方面卻是不弱,特別是水軍方面,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