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清到現在,經歷了不知道多少次戰亂的盧老太爺想不豁達都難。
老太爺拄著拐杖回家吃飯了。
陶八姑看著他的背影,突然間跟田藍感慨“要是所有的地主老爺都跟盧老太爺似的,咱們也不至于被日本鬼子欺負成這樣。”
就是因為官狠地主更狠,所以老百姓才叫逼的沒活路,才覺得坐龍庭的是洋鬼子都沒關系。
假如不是洋鬼子實在太狠,一句話不說就殺人燒房子,其實換成誰真的無所謂。
田藍嘆了口氣,認真地強調“所有人都會想辦法維護自己的利益,只是程度的多與少而已。你有空的時候多向周老師請教,肯定能夠有所收獲。”
之前周老師主動站出來幫延安來的人說話,田藍就大喜過望。說了嘛,只要真正了解了的執政綱領,就天下誰人不通共。
宣言還是人早期的思想綱領,限于篇幅,很多內容說的不夠透徹。
她得想辦法把資本論也弄過來,供大家尤其是知識分子好好閱讀。后者是抗日事業解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想辦法積極爭取。
田藍和陶八姑一邊說話,一邊朝打谷場走去。
太陽已經下山了,雖然暑熱還未消散,晚風吹在人身上也帶著夏天的溫度,但是比起白天在田里干活,黃昏時刻的打谷場還是頗為舒服的。
現在夏糧剛收上來,大家得趁著梅雨季節到來之前,趕緊把麥子和蠶豆曬干,這樣才好入倉保存,否則糧食太容易壞。
負責晚上看場的農民們手上端著碗,一邊喝稀糊糊,一邊吃饃饃。
本地人平常都吃兩頓飯,早上下地干完活,上午點鐘吃第一餐,下午三四點鐘吃第二頓,這樣可以省下頓口糧。
也就是現在農忙,大家才有三頓飯吃。
瞧見田藍過來,好些認識她的民兵都主動打招呼,還有女民兵笑著詢問“田先生,要不要也來點”
田藍笑著謝過了對方的好意“我回去吃,天熱,要是今天不吃,就浪費掉了。”
旁邊人哈哈大笑,有人打趣道“那你可是白操心了,他們保準會幫你解決掉,肯定不會浪費。”
這個時代的人只怕吃不飽,除了官老爺和闊佬,誰會吃不下東西呀。
田藍也笑著接話“總有一天,我們天天愁的不是沒米下鍋,而是吃的太多,我們應該吃什么。”
哎呀呀,不愧是山神爺爺派來的人,說的話好大氣呀。
曾經上山打過鬼子的民兵就一本正經地跟眾人強調“是真的,天天都有好吃的。那個叫面包的,又香又軟,比沾了蜂蜜的大饅頭還甜。還有那個牛奶,我就從來沒喝過這么好喝的東西。”
周圍人集體發出噓聲,喲,你就吹牛不。
你說天天在山上吃大饅頭,吃大米飯,吃大魚大肉,我們還相信些。
你非得說你吃的是那些奇奇怪怪,大家伙兒都沒聽過的東西,不是故意誆人嗎
說話的民兵跳腳,臉都紅了“我吹牛你問田先生,是不是真的山神爺爺給我們吃的能跟咱們平常吃的東西一樣嗎那都是天上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