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就好像日本的物資會誤投入中隊的陣地一樣。這群被丟下來投入戰斗的基層軍官,有約摸半數都沒能成功的找到自己的部隊,反而遭到了中隊以及蘇北民團的絞殺。后者其實想抓活口,但日本人的反抗實在太激烈了,害得他們還犧牲了不少兄弟。被激怒的軍人也懶得再跟他們扯,直接以血還血,以牙還牙了。最后真正俘虜了日本兵的還是新四軍,他們的確有耐心。
戰斗打的有多兇險日本鬼子為了逼迫鐵血軍撤出蘇北戰場,糾集了數萬偽軍從揚州和南京出發,開啟對聚龍山根據地的大掃蕩。
根據地上百萬鐵血軍留守部隊、民兵以及老百姓悉數投入戰斗,利用地雷陣、麻雀戰等作戰方式應對掃蕩,并且以兵工廠為中心開展炮擊,對進犯敵人迎頭痛擊。
日本鬼子一開始沒當回事,結果從兵工廠飛出的炮彈直接打到了河對岸,那射程之遠精度之準,驚到了日本兵。
與此同時,揚州和南京城都燃起了火光。新四軍趁著日本的大部隊離城的機會,襲擊了他們的武器庫。最后鐵血軍的主力部隊沒有被逼回來,掃蕩的日本鬼子先慌慌張張地跑回了他們的大本營。
因為他們擔心這些抗日力量會跟鐵血軍一樣,并非打了就跑,而是打了就占下來,當成自己的地盤,誰都不讓進了。
戰斗打的有多嚴重雙方參戰隊伍超過30萬,戰戰隊伍來自五方面,就連安徽的桂軍都沒有置身事外。在日軍馳援蘇北,從安徽地界經過的時候,他們打了伏擊,愣是纏住了日軍的一個步兵聯隊近四千人。除了桂軍之外,安徽3萬多民眾自衛軍也投入戰斗,以犧牲超過萬人的代價愣是讓步兵聯隊直到蘇北戰役結束,也未能進入蘇北戰場。
這一場戰役從農歷正月一直打到麥收時節,遲遲未能拿下蘇北33縣市,被打下了三架飛機,炸毀了10輛坦克,又損失兵員過萬的日本軍部終于暫時放棄了占領蘇北的計劃,匆匆撤回他們的大本營。
決戰到底的中民這才得以喘口氣。
如果以雙方的戰損比來算,獲得勝利的中國方面其實也是慘勝。犧牲人數約為日軍的三倍,而且戰后整個蘇北地區可以用滿目蒼夷4個字來形容。城池被毀,家園被燒,原本應當豐收的莊稼地里只長滿了蒿草,讓吃飯先變成了大問題。
但從長久角度來看,這一戰徹底打出了江浙滬皖地區人民的士氣。連傲慢殘暴的日本兵也不得不開始正視一個事實,那就是強克羅不是豬羊,他們會反抗,他們有驚人的戰斗力,而且并非一盤散沙。當面對強敵時,他們能夠迅速凝聚起來,彼此配合打擊敵人。
正是這個在鮮血淋漓的殘酷戰斗中得出的認知約束了日軍的行動,自蘇北戰役之后,江浙滬皖地區的日本鬼子明顯減少了掃蕩的次數。
在沒有一個中隊集體出動的情況下,日偽軍都龜縮在碉堡和據點內,根本不敢隨意外出。那種兩三個日本鬼子帶著一隊偽軍就到村里耀武揚威的情況,短時間內估計都不會再發生了。
備受日本鬼子凌虐的百姓終于可以喘口氣,趕緊開始夏收夏種,好為下半年到明年的口糧做打算。
蘇北地區的老百姓則愁暈了頭。原本江河交錯的魚米之鄉,現在地里根本就見不到什么莊稼,要這千千萬萬張嘴巴上哪兒找吃找喝。重慶政府的確沒有置之不理,可遠在大后方的軍民都缺衣少食,又如何突破重重的日軍,給遠在蘇北的他們糧食呢。
關鍵時刻,江浙滬皖地區的軍民體現出了守望相助4個字的真諦。無論是鐵血軍還是新四軍,甚至將安徽當成自己禁臠的桂軍都主動援助了糧食。
按道理來說,這時代生產力低下,沒有新中國成立之后大興水利,也沒有肥田粉的助攻,此時此刻的江南地區糧食產量應當也不太高,沒什么余力幫人。
可不是有穿越者開了外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