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恒已幫學校托教學設備的名義,問農大的校工借了輛三輪車,帶著田藍直奔火車站。
他倆都知道自己的行為很傻,學校距離火車站那么遠,坐公交車過去當然更方便。
可眼下北京城的公交車能擠上人就是奇跡,根本沒辦法運東西呀。
他們得去火車站拖電視機。
兩人之所以沒選擇進京的時候就帶上電視機,一是因為她們的行李本來就多,二是就靠他們兩個又能帶幾臺電視機呢車廂根本就沒放電視機的地方。即便擠進了行李架,萬一掉下來摔壞了也就算了,砸傷的人可是大問題。
與其如此折騰,還不如走老路線,實行托運路線。憑借插隊知青的關系網,他們找到了火車上的工作人員幫忙運電視機。這樣有人看著上車,有人中途幫忙看著,車到站了,他們正好把東西拖回來。
兩人輪流騎三輪車帶對方,愣是一路騎到了火車站。
幫忙帶電視機的列車員是陳立恒中學同學的姐姐,當初大家一批過去插隊的。
她看到陳立恒和田藍的時候還說了一句“你們也太小心了,東西上了我們的車,不用看著,到時候過來接就行。”
田藍和陳立恒茫然,誰還負責押運了不成沒呀,他們之前都沒押運過,因為火車票不便宜,而且人手緊張。
他倆還沒追問,負責押運的人就露了臉。
兩人大吃一驚“唐老師,你怎么來了”
上大學報到之前,田藍和陳立恒都詢問過唐老師的意思,要不要和他們一道來北京
雖然自從接到那封信之后,唐老師一直表現的風輕云淡。但偶爾他走神發呆時,還是暴露了他內心的悵然。
與其這樣糾結,不如直接面對。當面鑼對面鼓的說清楚,起碼能心里舒服些。
只是唐老師還是拒絕了,他借口去新學校報到工作有很多事要忙,加上電視機小組那邊還需要他主持大局,他走不開。
沒想到才過了幾天時間,唐老師就改了主意。
唐老師著他們點點頭,主動提出“先把電視機搬出去吧。”
列車員趕緊強調“咱們說好了的啊,三臺,得給我留三臺,我這兒有用呢。”
田藍笑了“那當然,咱們言而有信。”
賣給誰不是賣呀,如果火車上能裝上他們的電視機,他們才要樂死呢。隨著火車東奔西跑,那該有多少旅客看到電視機播放的節目啊。
不知道那個時候,外掛又會如何發揮
列車員叫來同事,一道搬走了三臺電視機,陳立恒的包里就多了600塊錢。
剩下的7臺,他們都放進了三輪車里。這回車上沒辦法再坐人了,大家只能慢慢地輪流騎車,剩下兩人靠兩條腿走路。
田藍忍不住問唐老師“您這回過來是要不干脆多待幾天吧,好好逛逛北京城。”
對眼下全國人民來說,北京都是足以朝圣的地方。他們這波下鄉知青,北京過來的知青就尤其被老鄉高看一眼,因為他們來自偉大的首都啊。
唐老師有些怔愣。
他上這趟火車,其實也是一時沖動。
在知青們離開報道上大學的當天,他也離開了向陽公社,去見自己的一位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