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教授的目光卻落在電視機上。這堂課講授的是玉米聯合收割機。
10多年前,自己還是風華正茂的中年人時,曾經牽頭搞過這個項目。
但很不幸,先是他們項目組的幾位骨干被劃為右派,遭受批斗,甚至有人做不了那種折磨與羞辱,選擇了投水自殺。
然后學校搬遷,新校址所在之處連供電都無法保證,給學生上課也夠嗆,更別說搞研究了。
后來他們這些剩下的人好不容易湊在一起,勉強推進了一點進程,學校又再度搬遷。搬來搬去的過程中,資料遺失簡直無法避免,他們也不幸中招。
前兩年,學校終于搬回原址了,他也想起來曾經被自己撂下的玉米收割機課題。可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拔劍四顧心茫然。他甚至有種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的無助。
那項目,也就一直停留在了原地。
直到今天,他看著電視機上的收割機圖紙,甚至有種想落淚的沖動。
原來在他蹉跎的歲月里,已經有同行奮力奔跑,造出了玉米聯合收割機。
有了這個機器,能解放多少勞動力啊
掰玉米有多辛苦,農大的師生都知道,絕對可以讓你崩潰到懷疑人生。
華教授想的很遠,大型農業機械是國家急需的寶貝。
尤其是現在。
百萬知青大回城,農村地區還好說,因為下放的知青分散,突然間離開造成的沖擊有限。
但邊疆建設兵團和各大國有農場就不一樣了。可以說,知青是那里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么多人說走就走,農業生產工作受到的影響可想而知。就他聽說的,有些好不容易開墾出來的田都荒廢了。還有橡膠這些經濟作物,也因為缺少人照料,而陷入困境。
如果這個時候有機器頂上,解放了人力,那么農業生產不僅不會垮掉,很可能還會更上一層樓。
華教授激動地看著電視機,目光近乎于貪婪。
多好啊,原來已經有這種聯合收割機了,那就趕緊投入生產吧,給各家農場供上,就不用愁秋收難題了。
華教授忍不住詢問輔導員“小魯老師,這聯合收割機你知道是哪家廠生產的嗎”
他想去親眼參觀,好歹也算是圓了他一個夢。
他一問,教室里的學生們也跟著激動起來。尤其是那些從下放農場跑出來的同學,別七嘴八舌地問“是啊,老師,哪兒有這種收割機賣能不能給我們農場也爭取指標啊”
現在大家都渴望4個現代化,人人都想機械化生產,而國家產能有限,想要的人只能排隊。
輔導員尷尬“我不知道,也許這是進口的。”
眾人默然,然后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他們實在太落后了,好東西都要靠進口。而進口又需要外匯,排起隊來更艱難。
華教授心中突然間涌出了豪情,下意識地冒了句“已經說的這么詳細了,我們肯定能自己造。”
他越看思路越清晰,原先一直困擾自己的難題也迎刃而解。他相信,只要工業技術跟得上,做出一臺聯合收割機來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難。
教授如此篤定,學生們沸騰起來,個個都激動得臉通紅。
他們能做出這樣高級的機器嗎如果做好了,他們豈不是成了農場的福音,都不用等外匯去進口了。
華教授原本不過一時激動,現在被大家簇擁著,他倒是頗為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