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10年來,電視教育在全世界尤其是歐美國家遍地開花,成為各家社區大學的主要教學模式之一,但這基本上由各個學區自己負責。像紅色中國這樣集全國之力,將最優質的教學內容傳遞到全國各地,在全世界都罕見。
這充分體現了古老的東方國家的特色,叫集中力量辦大事。只要他們決心做的,他們一定能夠排除千難萬險,最終實現目標。
以點及面,一個電視大學,讓世界都看到了中國對人民教育的重視,也讓世人感受到他們口中所說的科學的春天并非虛言。
一篇報道洋洋灑灑,居然有數千個單詞,占據了差不多一半版面。
唐永剛一字一句,看得十分認真。他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驚疑不定。
因為這篇報道配了照片,那照片上的電視機赫然印著“為人民服務”的字樣。
除了他們向陽公社中學電視機小組自行組裝的電視機之外,他從未看過其他電視機也有這樣的標志。
雖然這個時代電視機是稀罕物,但全國也有不少工廠生產電視機,他們都有自己的品牌。
為什么國家組織的電視大學不使用這些牌子貨,反而使用手工做法的產品呢
唐永剛從來不是笨蛋,相反的,他極為聰明,而且富有鉆研精神。
其實從他第一次在電視機里看到電大課程之后,他就已經心存疑慮。
只不過多年政治運動,讓他變成了驚弓之鳥,他循規蹈矩,不敢出頭提出任何疑問,生怕再度遭遇勞教之災。
等到了美國之后,他的疑慮就更深了。
他依附弟弟生活,無所事事,單純地通過閑逛,也沒辦法真正了解資本主義社會。
于是他選擇看專業期刊,希冀可以掌握資本主義國家科學的發展程度,以此來判斷社會的進展。
結果他越看越心驚,因為他發現美國這個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的學術期刊上面的文章似乎并不比他從電視大學上看到的內容高深先進。
沒錯,在離開向陽公社之前,他就已經敏銳地感受到了電視大學的課程是有自主選擇性的。
比方說面對那些連基礎知識都極為薄弱的中學生,出現的課程就相對較淺,以實用為主。
而當他一個人回到宿舍后,電視機上的內容又變成了甚至可以說達到研究生水準的專業課堂。
一次兩次可以說是偶然,但如果連續幾個月都如此,那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況且他進北京城后,等待辦理出國手續的日子,他也想辦法找了幾本國內最新的學術期刊翻閱。
讓他失望的是,這些期刊上文章的水平比起60年代并沒多少進步。
他明白這很正常,因為之前十幾年,大家都是在戰爭隨時會發生的恐慌下生活生產的。保證最基本的需求才是關鍵。
可如此一來,他心中的疑慮就越發肯定了。
任何人都明白,能夠變成課程直接面向大眾傳播的知識本帝已經起碼經過數年發展,相當成熟了。不然還處于猜測,沒經過充分論證的知識貿貿然傳播給學生,是對整個教育行業的不負責。
所以,專業期刊文章的先進性前瞻性課堂知識是必然的。
但他所看到的電視大學的課堂內容恰恰有悖于常規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