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能接受采訪。
可這一回,為了把薯片賣出去,唐安妮不得不硬著頭皮打破原則。
她需要錢,有了錢她才能維持工廠的生產,給這么多工人發工資。有了錢她才能翻新學校,現在的學校太小太破了,也沒有正兒八經的操場。他們每天都是在一片長著雜草的沙石地里升國旗唱國歌的。
她的學生,值得更好的學習條件。
除此之外,她還有好多事想做。她感覺自己回到了小時候,看著芭比娃娃,就想把它打扮成最漂亮的模樣。因為芭比娃娃是它的好朋友。她希望她的好朋友是最漂亮最開心的。
現在有好多人,好多能干的人,可以把這里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讓所有人都贊嘆都羨慕。
他們不乏熱情也不乏毅力,他們唯一缺少的就是錢。
唐安妮感覺自己義不容辭,她必須得為薯片打開銷路。在一個大集體里,大家就該集思廣益,各自發揮優勢,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她給自己做了整整一晚上心理建設,終于鼓足勇氣跑到公社說自己愿意接受采訪。
話說出口之后,她又自我安慰,等記者過來起碼得要幾天時間,她還能再緩沖一下,不用那么緊張。
結果沒想到公社書記直接手一指,笑呵呵地對辦公室里的人說“記者同志,你想挖掘留守知青和回鄉知青的事例,我們這兒有個洋知青,你要不要采訪”
記者先是滿臉茫然,聽完公社書記的解釋之后,立刻大喜過望“要這就是最好的采訪對象”
唐安妮傻眼了,為什么要跳步驟呢難道不要給她時間準備嗎
記者已經拿出了采訪本和筆,這時代國內還不流行依靠錄音筆采訪,大家信賴的都是速記的硬功夫。
“不用。”他斬釘截鐵,“唐安妮同志,如果你方便的話,我們現在就可以采訪。你不用緊張,你只需要像平常一樣工作生活就行了。等你有空的時候,再回答我幾個問題。”
可憐的唐安妮就這樣趕鴨子上架,帶著記者回大隊了。
好在記者同志說話算話,沒有追著她問個不停,就是跟在她后面看她上課,看她去工廠干活,看她跟供銷社的同志協調發貨。
問的問題也很簡單,不過是她的人生經歷而已。
比方說她之前在美國是怎樣生活的又到底是什么促使她選擇來中國,開始從事下鄉支教工作,而且一直留到現在
唐安妮十分老實“我只是想知道我是誰,我從哪兒來的,可以說是尋根。至于下鄉支教,因為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這個國家很大,大部分人都是農民。我想要了解這個國家就必須得了解農村農民,了解他們是怎么生活的。可我又沒什么專業技術,在農村,除了當老師之外,我當時也找不到其他人干的活。當然,做的時間長了,我發現我很喜歡我的學生,他們非常可愛。”
記者問了很多,不過好在問題都中規中矩,態度也十分友善,沒有非要在她身上炮制出一個爆炸性的大新聞的意圖。
到最后,記者才問“我聽大家說,之前有很多人想采訪你,但你都拒絕了。那這一次你愿意接受采訪,是因為你終于認可自己的工作成績了嗎你做的很好,社員們都對你贊不絕口。”
唐安妮不好意思地搖頭“不,我沒做什么,其實我沒有資格被采訪,上報紙上新聞。比起那些勞模、技術標兵,還有數10年如一日撲在工作崗位上的人,我實在微不足道。對不起,記者同志,我這一次之所以接受采訪,其實是希望你能幫我們薯片做點宣傳。我們廠現在每小時能生產90公斤薯片,一天下來就是一噸重的薯片。這么多薯片,單純依靠公社和縣城,是沒辦法消耗掉的。我們希望能夠賣到更遠的地方去,比方說市里乃至省城。”
說到這兒時,唐安妮的臉已經通紅,“對不起,我本來不應該提這種要求。我原先計劃是把薯片賣到美國去,但是因為手續太復雜,短時間內沒辦法辦到,所以我只能先考慮國內市場。我不想浪費,我想盡快掙錢好蓋學校。”
記者笑了起來,痛快地答應“可以,你們做了很好的事,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支持你們的事業。”
記者走了,唐安妮心虛地捂住胸口,總覺得自己要求很過分。